-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卷精选资料
寿县一中2013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
语 文
命 题:黄 梅 审 题:梅国平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汉元光元年,武帝下诏举贤良,所亲拟问策中有云:“伊欲风流而令行,刑轻而奸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这大概是传世文献中“风流”一词的最早出现。这时“风流”还不是稳定、独立的双音词。不过至迟在东汉,就出现了作为独立名词的“风流”。《汉书·刑法志》:“风流笃厚,禁罔疏阔……”同书《赵充国辛庆忌传》卷末“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风流”已双音化,作为一个独立词汇,与“禁罔”、“歌谣”相对。以上诸例的出现时间表明,风流的双音化完成于东汉时代,而揆诸后世文献,可知“风流”一词虽在含义上以后还有诸多变化,但在构词形式上却从此稳定下来。“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的“风流”可为明证。
无论是在双音化过程中的西汉,还是在双音化已然完成的东汉,其意蕴都是明确的,指向也是一致的,那就是“社会风尚(风俗、风气)的流播”,这显然来自于该词汇的两个组成部分:风和流。气之动为风,水之行为流,但上述诸例乃至后世文献中的“风流”,所指称的几乎都不是自然现象,而是人类社会现象。就上列“风流”的基本含义而言,即指通过教化形塑和推广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所谓“风流而令行”,“风流民化”,“风流万国”,均为此意,“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更是直接将“教化”对等于“风流”。这里的“风流”和“教化”都是自上而下的,即颜师古所谓“上风即流,下人则化”,“黔首仰风流”的“仰”即为生动写照。
尽管“风流”通常是指正面的良善的风俗,但“风俗”本身却有善有恶。对各地有别、良莠不齐的风俗,应劭认为要“均齐”,班固认为要“混同”,即儒家所谓“移风易俗”。其实不独儒家,法家也主张移风易俗。使秦国迅速走向强兵富国之路的商鞅改革,首先针对的就是戎狄之俗,行之十年,风俗丕变。但儒法二家移易风俗的手段和方法则完全不同。相对于法家的严刑峻法,儒家所标榜的是教化,认为政治不仅仅是治理百姓,更重要的是教化百姓;统治者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元首,更是道德教化的人师和楷模。汉初贾谊之竭力倡导教化、呼吁移风易俗——“商君遗礼义,弃仁恩……秦俗日败。……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汉初文帝“专务以德化民”,“玄默躬行以移风俗”,“景帝遵业”,成就了“风流笃厚”的文景之治。均是对秦政的反动。两汉循吏之所施为,则是对“风流”、“教化”的实践。“风流”一词形成于两汉时代,并被赋予“教化”、“移风易俗”之义,实为新的时代和新的政治理念的产物。
( 摘编自牟发松《 说“风流” 》)
1.下列关于“风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在传世文献中的最早出现,目前可以追溯到汉武帝诏书中“伊欲风流而令行” 这句话。
B.学者在研究文献时发现,“风流”在东汉以后,其含义发生诸多变化,但其构词形式却相当稳定。
C.从西汉到东汉,“风流”随着双音化的完成,其意蕴也得以明确,即指向“社会风尚(风俗、风气)的流播”。
D.“风流”,从其词汇构成看,都与自然现象有关;但是在后世文献中发现的“风流”几乎都指社会现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黔首仰风流”,和颜师古所说“上风即流”蕴含着相同的意义,而“仰”则生动地表现了“风流”自上而下的特点。
B.面对有善有恶的“风俗”,应劭提出“均齐”说,班固提出“混同”说,说法不同,却都体现儒家所谓“移风易俗”的思想。
C. 法家用“法”去实现“移风易俗”的政治理想;而儒家则都号称“以德化民”,以德教去“移
风易俗”,实践政治理念。
D.汉代人们赋予“风流”一词“教化”、“移风易俗”之义,在实质上推动了时代的进步,催生了新的政治理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的“风流”是形同义异的词语,由此也可见“风流”构词形式的稳定性。
B.儒家认为政治的功能不仅是管理百姓,而且是教化百姓,所以统治者就不仅应是政治上的元首,更应是道德教化的人师。
C.作者先说商鞅改革,行之十年,风俗丕变,但又引贾谊之言,说秦“遗礼义,弃仁恩”,由此可见,作者实质上是反对商鞅变法的。
D.西汉文帝景帝均“专务以德化民”,“玄默躬行以移风俗”,并取得巨大成就,由此可见,此时的汉朝选择了一条迥异于秦朝的成功的政治之路。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京国豪士潘将军,住光德坊。本居襄汉间,常乘舟逐利,因泊江壖。有僧乞食,留之数日,尽心布施,僧谓潘曰:“观尔形质器度,与众贾不同,至于妻孥已来,皆享巨福。”因以玉念珠一串留赠,云:“宝之不但通财,他后亦有官禄。”既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民版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精品课件.ppt
- 2013届高三历史试题精选资料.doc
- 2013届高三复习《化学能与热能》PPT课件精品课件.ppt
- 2013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精选资料.doc
- 2013届高三年级第五次大考 语文试题精选资料.doc
- 2013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一轮精品课件:课时22 文化对人的影响(共46张PPT)精品课件.ppt
- 2013届高三最后一次语文试题模拟考试精选资料.doc
- 2013届高三第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词语精选资料.doc
- 2013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一轮精品课件:课时2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共60张PPT)精品课件.ppt
-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必修③ 2文化对人的影响精选资料.doc
- 2013届高三英语二轮专题强化练习:书面表达6精选资料.doc
- 201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大突破 2-15 化学与技术课件精品课件.ppt
- 2013届高三语文上册9月学情调研测试题精选资料.doc
-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十】写作精选资料.doc
-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安徽省皖南八校201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精选资料.doc
-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广东省广雅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精选资料.doc
- 201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大突破 2-13 有机化学基础课件精品课件.ppt
-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江南十校2012届高三学生最后2套热身卷(一)语文精选资料.doc
- 2013届高三诗歌鉴赏专题之一(总论)(周四用)精品课件.ppt
-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江苏省连云港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语文精选资料.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