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国建筑史总览全解
圣彼得陵墓的神龛 伯尼尼把雕塑家和建筑师结合在一起的尝试就是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中圣彼得陵墓的神龛。这是用青铜铸造的。因为耗铜量太大,教皇只有下令把已经在万神庙天花板上呆了一千多年的铜饰拆下来回炉重炼。 法国的凡尔赛宫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两座和巴洛克风格有关的最著名的建筑。首先是欧洲最大的王宫-----法国的凡尔赛宫(Palais de Versailles)。前后建筑的时间有95年(1661-1756)。虽然外表的整体风格已经属于下面要介绍的古典主义,但宏大的规模和毫不掩饰的君临天下的气势,完全是巴洛克式的。宫殿呈南北走向,总长约400米。左图为其外景。 镜厅(Galerie des Glaces) 作为巴洛克式的代表,王宫的接待厅,即著名的镜厅(Galerie des Glaces)就是一个奢华的例证。在水银镀镜法得到改进之前,像这样用大面积的镜子装饰建筑,其实不下于把宫殿内部全部镀金。 居中的国王接待厅,即著名的镜廊,长73米,宽10米,上面的角形拱顶高13米,是富有创造性的大厅。厅内侧墙上镶有17面大镜子,与对面的法国式落地窗和从窗户引入的花园景色相映成辉。 凡尔赛宫后来成为欧洲王公竞相仿效的对象。宫前大花园自1667前起由勒诺特设计建造,面积6.7平方公里,纵轴长3公里。园内道路、树木、水池、亭台、花圃、喷泉等均呈几何形,有它的主轴、次轴、对景等等,并点缀有各色雕像,成为法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三条放射形大道事实上只有一条是通巴黎的,但在观感上使凡尔赛宫有如是整个巴黎,甚至是整个法国的集中点。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意即我高兴了,国家就好了)的狂妄在这里有了最深刻的表达。 凡尔赛宫反映了当时法王意欲以比来象征法国的中央集权与绝对君权的意图。而它们宏大气派在一段时期中很为欧洲王公所羡慕并争相模仿。 最初的构想是伯拉孟特与达芬奇商量之后确定的(这一点最近才从达芬奇的手稿中得到证实)。大穹窿是米开朗基罗最后确定的,从顶上的十字架到地面约138米,很长时间内一直是罗马城的最高点。虽然都是名家,但难免有互相抵触的地方,而教皇也总是插手其间。比如按原设计,教堂应该是集中式的,但教皇认为这样不能体现梵蒂冈的地位,于是命令玛丹那把教堂改成了厅堂式的,而且加上了现在的硕大的门廊。结果就是后面的大穹窿的气势无法完全被人们领略,影响了整体的效果。 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 Cathedral)。前后建筑的时间120年(1506-1626),几乎跨过了文艺复兴到巴洛克前期的全部时间。作为教皇的教堂,它的建造当然集中了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前后主持工程者的名单简直就是一本建筑名人录。比如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小桑加洛(Farnese府邸的设计者)、维尼奥拉(“第一个巴洛克”的设计者)、玛丹那(Maderna,上面的St Susanna教堂的设计者)以及伯尼尼。 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 为了弥补,伯尼尼在前面加上了巨大的广场,由一个梯形和一个长圆形广场附和而成,扩展了观者的视野。虽然没有完全取得成功,但留下了这个巴洛克式广场的代表作。空间的开阔感在莫索里尼“元首”的破坏之前,一直是令人惊叹的。(右图是现在从穹窿上拍下去的) 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 伯尼尼用4排一共280根自己修改过的多立克式柱围绕着广场。密集的柱子让穿行于其间的人以为进入了石头森林、难以呼吸,作为背景的广场从而越发显得开阔了。这样规模的创作时机是可遇不可求的。而像建造教皇的教堂这样不必担心经费不足或者野心太大的机会,后世的建筑师再也没有遇到过。 君权衰退与洛可可 就象在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出现了巴洛克一样,法国在古典主义之后出现了洛可可。 洛可可装饰主要表现在室内,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题材常为蚌壳、卷涡、水草及其它植物等曲线形花纹,局部点缀以人物。 它反映着贵族们苍白无聊的生活和娇弱敏感的心情,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的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的放肆。他们要的是更娇媚、更温软、更细腻而且也更锁碎纤巧的风格。 洛可可装饰的代表作是巴黎苏比斯府邸的客厅 。 卢浮宫西立面 卢浮宫(the Louvre),古典艺术爱好者的圣地。它的几乎同时建造(17世纪中叶)的东西两面的长廊简直可以作为建筑教科书。先看西立面,法国文艺复兴盛期的作品 ,起里面有典型的水平向划分,每个数开间便有一竖向构图,上部有半圆形山花,正中部分特宽,三角形山花上有方穹隆,装饰很多,属巴洛克式。这是典型的手法主义装饰的结果。 卢浮宫东立面 对比之下,东立面的简洁就让人眼前一亮了,是法国古典主义的代表。几乎又让人看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