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陵刻经处报告讲述.docVIP

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陵刻经处报告讲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 绪论 2 一、选题缘起 3 二、研究现状 4 三、研究方法 4 第一章 金陵刻经处概况 5 一、金陵刻经处简介 5 二、金陵刻经雕版印刷技术 6 1、经书制作过程 6 2、现代技术下的金陵刻经 7 3、经书装订样式与版式 8 第二章 金陵刻经处传承人的技艺传授 9 一、金陵刻经处佛像版概况 9 二、金陵刻经处佛像版技艺传授 10 第三章 金陵刻经雕版印刷技艺申遗过程 11 第四章 金陵刻经的开发与保护 12 一、金陵刻经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12 1、经济价值 12 2、社会价值 13 二、 金陵刻经处的开发与保护 14 1、金陵刻经处开发中的问题 14 2、 金陵刻经处开发保护建议 15 总结 18 金陵刻经印刷技术调研报告 【摘要】 金陵刻经处是我国近现代第一家由佛教学者创设的集编校、刻印、流通为一体的佛教文化机构,对我国佛教文化的继承和延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金陵刻经处自1866年创办以来,一直使用雕版印刷这一古老的技艺刻印经籍,金陵刻经处刻印的经籍以其选本精严、内容纯正、校勘严谨、版式疏朗、字大悦目、刻印考究、纸墨精良而享有很高的声誉,素有我国佛教界传统刻印的“金陵本”之称。金陵刻经处保持了我国传统的木刻水印技术,同其他古老技艺一样,是通过家族传授、师徒传授的方式进行传承,现已经传到第七代。本文以金陵刻经处雕版印刷技艺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其技艺传承,经济社会价值,从而对金陵刻经雕版印刷技术的开发与保护提出建议。 关键词:金陵刻经处 雕版印刷技艺 版本传承 家族传授 师徒传授 绪论 由于传统佛教自身的积弊和腐化、国内政治的扫一击以及外来政治文化力量的挤压使得晚清佛教处于一种艰难的境界。佛教在这种“濒临灭绝”的生存环境下,“一些爱国爱教僧俗产生了强烈的挽救佛教和革新佛教的愿望和要求”,推动力近代佛教的复兴。 早在明末,已有高僧大德为振兴佛教,力主三教归一,禅经合流。首先,清代以公羊学为骨干的今文经学开始复兴,其代表人物龚自珍、魏源等人,开兼治佛学之风。其次,不少走出国门的知识分子注意到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佛教的兴盛,对传统文化开始反思,注意到宗教的社会功能,期望“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 杨仁山在佛学方面“教宗贤首,行在弥陀”。他总结西方国家振兴原因,认为“泰西各国振兴之法,约有两端:一曰通商,二曰传教。通商以损益有无,传教以联合声气”,他将西方各国的富强之道,归于通商与传教两方面,因为通商能促进经济繁荣,传教则使经济繁荣能不断获取精神文化上的动力,而中国“推行商业者渐有其人,而流传宗教者独付缺如”,在此背景下,杨仁山积极主张用宗教的振兴作为中国强盛的精神文化动力,并于1866年联合其他志同道合的人士创办了金陵刻经处,并将金陵刻经处设立在自家宅院内。 金陵刻经处运用雕版印刷技术刻印流通木版佛经,其雕版印刷技艺,是古老刻印技术在当代的传承样本,是世界印刷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中国古老雕版印刷的遗存,通过家族、师徒间的口授身传,己传承至第七代。此外,金陵刻经处也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历史最悠久、影响广泛的佛教文化机构。它以佛学研究为基础,从事印经、讲学等事业,不仅促进了中国近代佛学的复兴,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延续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对金陵刻经处造成巨大的损失。损失不仅仅局限在房舍、经版等具体物质层面的损失,在工匠的培养、技艺的传承等也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金陵刻经处现存的18块佛像版,只能成为其精湛技艺的历史见证而存在。 一、选题缘起 金陵刻经处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家由佛教学者创建的编校、刻印、流通佛典,并兼事讲学的佛教文化机构,培养了一批重要的佛学人才,并为佛教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金陵刻经处于1866年创建,此时的清朝经历了鸦片战争和平天国运动。1840年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西方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保护作用,对明清以来已经衰落之极的佛教造成了巨大打击。民间私刻佛经,经清代中叶的战乱,已经很少,经版几乎全毁,此时连最常见的《无量寿经》、《十六观经》也很难寻觅,社会的状况十分不利于佛教的传播,对佛教的传播造成沉重的扫一击。 金陵刻经处首次刊刻的是《净土四经》,标志着金陵刻经处的诞生。但是,在《净土四经》刊刻后的两年,金陵刻经处并未刊刻其他佛经典籍。直至1868年,杨仁山于鸡鸣山北极阁发布《金陵刻经处章程》和《募刻全藏章程》,请释妙空担任刻经处主僧,撰《募刻全藏疏》,此时金陵刻经处的工作才算正式启动。金陵刻经处刊刻的佛经典籍始终坚守“三不刻”条例心,且其选本精严、内容纯正、校勘严谨、版式疏朗、字大悦目、刻印考究、纸墨精良在近代享有很高的声誉,素有“金陵本”之称。 金陵刻经处保持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木刻水印技艺,即:刻版、印刷、装订三个环节,通过口传身授代代传承。自1866年创立

文档评论(0)

琼瑶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