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二章第三节语流音变精品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第二章第三节语流音变精品课件

补: 一、调值和调类 ;二、普通话的声调 一、调值和调类 声调指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山西”(shānxī)和“陕西”(shǎnxī) “主人”(zhǔrén)和“主任”(zhǔrèn) 声调包括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 调值 调值指声调的实际读法,也就是高低升降变化的具体形式,调值是由音高决定的。 描写调值常用五度制声调表示法。 把一条竖线四等分,得到五个点,自下而上定为五度:1度是低音,2度是半低音,3度是中音,4度是半高音,5度是高音。 五度制声调表示法 调类 调类指声调的类别,就是把调值相同的音归纳在一起建立起来的声调的类别。例如普通话的“去、替、废、动、恨”调值相同,都是由5度到1度,就属于同一个调类。 古代汉语的声调有四个调类,古人叫做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合起来叫做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方言的调类都是从古代的四声演变来的。在演变的过程中有分有合,形成非常复杂的局面。 二、普通话的声调 普通话的调值和调类。 普通话有四种基本调值,可以归并为四个调类。根据古今调类演变的对应关系,定名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具体描写如下: 1.阴平。高而平,叫高平调。发音时由5度到5度,简称55。例字:妈、加、先、通。 2.阳平。由中音升到高音,叫中升调。由3度到5度,简称35。例字:麻、毒、贤、铜。 3.上声。由半低音降到低音再升到半高音,叫降升调。由2度降到1度,再升到4度,简称214。例字:马、赌、甲、显、桶。 4.去声。由高音降到低音,叫全降调。由5度到1度,简称51。例字:骂、度、价、痛。 普通话声调的调类和调值综合表: 儿化音节带有明显的口语色彩,书面语词很少有儿化的。一个词儿化后,常常就有了“小”的意义,而且有喜爱的意味,例如“小孩儿、小猫儿、小刀儿、小碗儿、小玩意儿”。 不过这个现象并不严格,“老头儿、老伴儿、大院儿、东边儿”没有小的意思,“小偷儿、小流氓儿”也说不上什么喜爱的意味。 在北京话里的儿化从作用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儿化能区别意义。例如: 信:信件。 信儿:消息。 头:脑袋。 头儿:首领。 盖:动词,打上,蒙上。 盖儿:名词,盖子。 尖:形容词,末端锐利。 尖儿:名词,锐利的末端。 白面:小麦粉。 白面儿:毒品,海洛因。 第二类,虽然不能区别意义,但在北京话里一定要儿化,不儿化就不像北京话,北京人听起来很别扭,不容易接受,例如“冰棍儿、三轮儿、汽水儿、小孩儿、拐棍儿、摆摊儿、包干儿”等。 第三类,有些词语可以儿化也可以不儿化,表示的意义和色彩没有明显的差别。例如:“上班、写字、作文、帮忙、打铃、冒烟、逗哏”。 见教材75页-76页。 (2)轻声的性质 轻声的性质和声调的性质不同。声调决定于音高,轻声决定于音强和音长。轻声音节都有它原来的声调,例如“们”永远读轻声,可是单独读这个字时要读阳平。“桌子”的“子”读轻声,“孔子、孟子”的“子”读上声。由此可见,轻声和声调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语音现象。 1.语气词“吧、吗、呢、啊”等。 例如:吃吧、走吗、去呢、跑啊。 2.结构助词“的、地、得”。例如: 我的书、慢慢地走、跑得很快。 3.动态助词“了、着、过”。 例如:走了、看着、去过。 4.名词的后缀“们、子、头”。 例如:你们、房子、石头。 5.名词后面表示方位的“上、下、里”。例如:桌上、地下、院里。 6.单音节动词重叠式的第二个音节。例如:看看、说说、问问。 7.作宾语的人称代词“我、你、他”。例如:找我、请你、麻烦他。 (4)轻声的作用 有的轻声音节和非轻声音节构成对比,区别意义。例如: 买卖:生意。 买卖:买和卖。 地道:纯粹,真正。地道:地下通道。 大意:疏忽,没有注意。大意:主要的意思。 东西:泛指各种事物。东西:东面和西面。 (5)不区别意义的轻声 有些词语里的轻声音节并不区别意义,只是语言习惯。像下面这些词语的第二个音节,北京话里如果不读轻声,听起来很别扭:“衣服、豆腐、薄荷、扁担、认识、打听、拾掇、漂亮、干净、凉快”。 还有些词语在北京口语里可以读轻声也可以不读轻声,例如:“丁香、芍药、通知、预备、颠倒、打扫”。 (6)轻声与普通话 A、读轻声能区别意义的词语,都应该引进普通话,以丰富普通话语音的表现力。 B、读或不读轻声既不表示语法意义,也不区分词汇意义的词语,就不一定进入普通话。 C、可以读轻声也可以不读轻声的词语,不必进入普通话。 2、重音 重音指的是语句里的某些音节根据表达的需要而读得较重的语音现象。人们说话时,句子里的音节有的要重读。 (1)语法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