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民初庙会与地方文化.doc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系别:政史系 思政1102
姓名:吴瑞枝
学号:201103410078
指导老师:赵新平
前言
每个地方的每座庙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文化因素、经济来源和政治背景,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寺庙的存在是沿承历史的演变逐渐发展起来的。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它,每个角度观察给人的感觉不同,我们可以从庙会的历史价值,审美角度,所处方位等各个方面进行欣赏进行评价,并且给予一定的建议和意见,为庙会和地方文化的发展完善做出一定的贡献。
而庙会也与地方文化密切相关,各个地方的文化各不相同,每个地方的文化有其特色,庙会是一个特有的人文景观,它的存在与此庙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体现出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经济发展程度、政治的发发展、思想与人文活动。它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庙会的活动方式逐渐发生变化,日益多样化,庙会和地方文化的发展给当地的人们带来精神的升华,也同时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寺庙的发展不仅促进当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 使其当地文化的发展越来越丰富完善,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精粹有利于当地经济政治的发展,而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经济的迅速发展是文化和政治的保障,因此庙会与当地文化是一项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而清末民初的庙会和当地文化是古代文化经济发展比较繁荣的时期,庙会和当地文化一直延续至今越来越繁荣,庙会的发展形势、发展程度、方式,资金的多少,管理人员得多少是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一面面镜子,既能反映自身的发展,也能从侧面反应时代的变迁,庙会和当地文化是当地的各方面发展的标志之一,但但是同时有其弊端,总的来说利大于弊。因此我们要更好的发展庙会和当地的文化,传承它有利的一面,避免她不利的一面。位于山阴县后所乡辛立庄村西南3千米处,距县城35公里有一座化悲岩寺,它始建于辽金时期,续建于元至正十五年间(公元1307---1341),化悲岩寺又名化悲庙,化悲岩,羊驮寺,坐落于翠微山东麓西侧山腰,寺院倚山傍势,寺内石窟别致相连,成就了奇特的人文景观,“悲岩晚照”、“孤松独石”、“两山夹一楼”、“香山滴翠”、“朱砂河”、“佛灯明”、“二泉映月”、“钟鸣百里
它在佛宿山上,佛宿山原本是恒山西脉的延伸,据传文殊菩萨在此夜宿,因而得名。寺院所在,岭生金穴,其势若龙飞虎伏,神异多端。
相传大宋年间,有樵夫上山打柴,遇上而位端了当对弈,对弈曰:此乃北岳行宫,樵夫跪请详实,倏忽不见,四方闻听,倍觉神异,就此建庙四间,因为寺庙背壁相连成片,而后初晴,与天一色,恰似块块碧玉,因此名曰:碧岩禅寺。
现有碑文记载:元末至正年间,五台山大宝积寺主持慈惠普明禅
寺于此讲经律论沙门扶教,并修建后洞诸殿,及明朝初年,殿貌倾毁,天火焚殿宇,而神像俨然如故,民众惊奇神异,复修完善,又名化悲岩寺,取其“化解悲苦”之意。
另有相传,该寺初建于山阴县帐头铺村东南。一时之间,四海升平,万民乐业,大众皈依,香烟缭绕,寺院虽小却佛缘广播,塞外驰名。及北魏年间,战乱烽起,盗贼云涌,化悲岩寺内供祭什物荡然无存,殿宇神像破败不堪。某夜,寺庙忽被尽数拆去,不知所终。次日,村民发现全村大小羊都满身汗水,像刚被雨淋过一样,于是顺着羊蹄痕迹寻找,发现寺院的木料、砖瓦全被运上佛宿山。因而,聚众筹谋,在此建寺,俗名:羊驮寺。整个寺院高悬山腰,从山脚爬上寺院,全长约三华里。 初入大山,沿着沟底向东南方向前行,乱石杂错,怪状奇形,独有两块卧牛巨石,对称相并,摆成一个天然的山门,虽无奇特,却别有风味。继续沿着小径前行,蓝蓝的天愈来愈缩成了以小块,两面的大山如一块块青青的壁,平展而光滑。碧绿的山岩,碧蓝的天空,充分展现了“碧岩禅寺”的风格。穿越沟底约一华里处,有清清的溪水从沟中缓缓流出,无声的细流冲洗着五颜六色的卵石沿沟下窜。那是寺庙主要的水源,上山的游客常在此小憩,饮用纯净甘美的山泉,暑夏爬山的酷热会顿时消失。 山溪左面是化悲岩寺所在的主峰。斜径盘绕,蜿蜒而上,先向东北,再向西南。从山溪右边爬上峰顶约有两华里。 将近寺庙,首先上得一座山梁。平顶上,是西南东北走向的一块空旷地,西南角上建一座孤庙,南北两开门,中间一墙隔开,南有吕祖,北有钟馗,高悬峰顶,人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