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参考训诂学复习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考参考训诂学复习资料

填空单选题 1.“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 2.“训”字《说文》解释为“说教”,段玉裁注说“说教才,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诂”字《说文》解释为“训故言”,段玉裁注:“故言者,旧言也,十口人前言也。 3.《毛诗诂训传》和《尔雅》这两部书都是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的成果。 4.古代注书式训诂实践成果是《毛诗诂训传》。 5.古代辞书式训诂实践成果是,《尔雅》。 6.黄侃对“训诂”的总称的解释是:“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也。” 7.训诂学的核心是解释字词。 8.解释语义的专著分为三类:①总释群书语义的。如《尔雅》②专释一书语义的。如《毛诗传义类》或《毛雅》③解释部分词语的。如《经传释词》《方言》。 9.音义兼注的专著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 10.《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 11.《十三经注疏》包括《诗经》《尚书》《周礼》《仪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12.萧统的《文选》在唐代的注本有李善注和五臣注。 13.关于注音,早期一般用直音法,反切注音。 14.汉魏六朝以来利用“四声别义”这一特点给古书注音。 15.朱熹的四书集注包括《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 16.凡遇原文有误字误读须更正的,使用的术语是当为(当作) 17.使用之言(之为言)这个术语时,表示的是声训。 18.揭示同义词内在联系与区别的术语是浑言、析言。 19.用来指明文句中的虚词的术语是辞(词)。 20.《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毛传:“思,辞也”。辞,指虚词。 21.表明某字当读本音的术语是如字。 22.下列著作属于俞樾的是《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 23.《读书杂志(记)》作者王念孙。 24.句读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何休《公羊传注?序》。 25.分析字的形体结构必须以推求字的本义为目的。 26.经常使用的训诂方法是以形索义。 27.“名无因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者谓之不宜。”这段话描写了音义关系的偶然性和约定性。 28.因声求义的重要轨道是通假借、明方言、寻语源。 29“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这句话出自王引之的《经义述闻》 30.明方言旨在解决方言词的声音变化的轨迹。 31.所谓声训,主要是从声音线索推求语源的方法。 32.章炳麟的《文始》是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来探寻语源。 33.王念孙说的连语指连绵词。 34.“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成败是偏义合成词。 35.“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军”。缓急是偏义合成词。 36.“将军者,国之爪牙也”。爪牙是合义的合成词。 37.比如《说文?老部》:“老,考也”,“考,老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互训。 38.“负,背也,置项背也。”它的训诂方式是推因。 39.“蛊,腹中虫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义界。 40.“盗,逃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推因。 41.对音义关系的探求,宋代王圣美提出了右文说。 42.右文说是声符求字义的学说。 43.沈兼士作《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对“右文”说的历史和内容都作了分析说明,把“右文”说更具体化、系统化、科学化了。 44.近代对《右文说》进行系统总结的学者是沈兼士。 45.“燕雀以为凤皇,不能与争于宇宙之间”。高诱注:“宇,屋檐,宙,栋梁也”,他使用的间本义。 46.“吹”(嘘也):“嘘”(吹也)-“吹嘘”。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互训。 47.“口,人所以言食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义界。 48.训诂学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的方式叫反训。 49.段玉裁说“凡字有本义,有引申假借之馀义焉”。 50.一个词由本义推演而形成新的意义。 51.周烈王崩,齐后往,周怒,赴于齐。赴后写为讣,它们的关系是古今字。 52.“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表达的感情色彩是轻蔑。 53.《方言》的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作者是汉代的杨雄。 54.源于晋代的俗语是宁馨。 55.哈尔滨来自满语,吉林来自满语。齐齐哈尔来自达斡尔族语。乌兰浩特来自蒙古语。呼和浩特来自蒙古语。拉萨来自藏语。乌鲁木齐来自维吾尔语。 56.“佛、菩萨、和尚、现在、因果、庄严、法宝、圆满、魔、阿加佗”来自梵语。 57.“仁频”译自爪哇语。 58.外来词有铁辙(铁轨)、辙路(铁路)、量天尺(寒暑表)、千里镜(望远镜)、自来火(火柴)、千斤秤(起重机)。 59.方丈原指长老的居处,后来也用来指主持寺庙的大和尚。 60.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榖部“阿芙蓉”下说:“‘阿芙蓉’一名‘阿片’,俗作‘鸦片’”。 61.高诱注:“纮宇宙而章三光”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使用的是引申义。 62.《礼记?月令篇》:“孟夏行春令,则蝗虫为灾;仲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