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采石场安全现状评价介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设计名称: 学 院: 班 级: 学 号: *********** 姓 名 *** 指导老师 2016年月 湖南省衡阳市某采石场位于乔木村,距县城北直线距离约l0Km,距S210省道祁东至青山段约2Km,交通便利,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12°05′09″~112°06′04″,北纬26°51′23″~26°51′27″。矿区准采面积7600Km2。 2、自然地理 矿区属江南丘陵,位于湘中湿热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585.5mm,最大降雨量为2362mm,最大月降雨量为409.8 mm,最大日降雨量为160.6mm 。 矿区地形起伏不大,为低缓丘陵区,位置高于周围水塘标高,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 3、矿区地质 (1)地层 采石场矿区内地层分布较简单,仅有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 (D3Xl)和第四系(Q)地层产出,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下段(D3Xl):岩性为灰~深灰色灰岩、灰岩夹致密灰岩及泥灰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2)第四系(Q):为一套残坡积层,分布于矿区地形低洼部位。岩性为粘土、砂土,厚0~3m不等。 (2)构造 矿区范围内地层呈一简单单斜构造,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D3Xl)地层呈北东至南西走向,倾向300°,倾角20°~30°。矿区内未见有破坏矿体的断层和褶皱,无溶洞裂隙发育,区内地质构造简单。 4、开采技术条件 (1)水文地质条件 采石场开采的是一低缓丘陵区,矿区无大的地表水体和水系,充水主要因素为大气降水。因此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2)工程地质条件 1)土体 矿区内表面覆盖层为高、低液限粘土、砂质粘土及砂土,土体结构松散,力学性能差,允许承载力一般在150~250kpa。 2)岩体 矿区内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下段(D3Xl)岩性为灰~深灰色灰岩、灰岩夹致密灰岩及泥灰岩。浅部微风化,深部岩层坚硬完整,无溶洞、裂隙发育,容重2.2t/m3。结构致密,抗压抗剪强度大,稳定性好。 综上所述,其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3)环境地质条件 采石场拐点范围为一山丘地形,该采石场为露天开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占用山地和荒草地,对破坏土石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开采完成后,对开采形成的坑进行回填和种植草树后,可恢复原有环境。环境地质条件简单。 (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在采石场内及周边有0~3m厚的第四系粉质粘土,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D3Xl)石灰岩,适合露天开采,可采用台阶式分级爆破开采,坡度小于60°。 5、开采方案及生产规模 本采石场采用露天开采方式进行开采,首采区开采高度为50m,分5个台阶进行分层开采,台阶高度为10m,台阶坡面角取60°。 采石场设计年产5万吨的石灰岩,采场年工作300天,每天一班(8小时),则每天的产量为166.67吨,合75.8m3(地质资料给定的石灰岩密度为2.2吨/ m3)。 三、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熟悉采石场的工艺流程(1天); 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析(1天); 3、评价单元的划分(1天); 4、评价方法的选择(3天); 5、安全对策措施(1天); 6、课程设计的编写与修改(7天)。 四、课程设计要求 1、完成时间:2周; 2、要求每个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书一份,约1万字。要求学生对所设计的内容必须概念准确,参数选择合理,符合设计手册与设计规范及相关参考书籍的要求,计算正确,计算书书写工整、清晰,文笔流畅。设计合理,文字线条优美,图表清晰,符合规范; 3、独立完成。 五、主要参考资料 1、《安全评价(上下册)煤炭工业出版社《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GBl6423—2006); 4、《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5、《安全现状 采石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采石场数量众多,但是大部分为乡镇、村办企业及个体开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差,普遍存在安全装备落后,企业安全管水平低,安全投入不足,开采技术落后,员工整体知识水平不高,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而在露天采石场的生产工艺和作业方式存在多方面、多形式对作业人员身体甚至生命,以及生产设备造成威胁或伤害的因素 在这样的状况下就更需要对系统做成全面的安全现状评价,以达到提高系统本质安全化程度、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以及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创造条件的目的。通过安全现状评价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