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属工艺学 蔡飞华 第2章 金属的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是指金属材料在受外力作用时所反映出来的性能。 第一节 刚度、强度、塑性 1 、变形过程 OE段:弹性变形 阶段; 平台或锯齿(ES段):屈服阶段; SB段:均匀塑性变形阶段,是强化阶段。 B点:形成了“缩颈”。 BK段:非均匀变形阶段,承载下降,到K点断裂。 2、应力与应变曲线 2、应力与应变曲线 比例极限( σp ) 例:弹簧秤 弹性极限( σe) 如:弹簧 屈服极限( σs ) 抗拉极限(σb) 二、刚度 ——是表征金属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σ=E ε 式中的E为与材料有关的常数,称为弹性模量,工程上常用E作为衡量材料刚度的指标。 E值越大,在一定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弹性变形越小,则刚度越大 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金属材料的种类,即金属的本性(晶格类型、晶格常数等)。一般机械零件大都在弹性状态下工作,对刚度有一定要求,如机床主轴、起重机臂等,在使用时不允许产生过量的弹性变形。 三、强度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屈服点( σs ):指材料产生屈服时的应力 抗拉强度:材料在拉伸条件下所能承受最大力的应力值 四、塑性 ——在外力作用下金属材料在断裂前产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 2、断面收缩率 2.1 强度与塑性 第2章 金属的力学性能 2.1.2 强度的主要指标 1.弹性极限—试样产生完全弹性变形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 2.屈服点—试样在试验过程中力示增加(保持恒定)仍能继续伸长(变形)时的应力。 3.抗拉强度——试样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2.1.3 塑性的主要指标 塑性是指断裂前材料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 1.断后伸长率—试样拉断后标距的伸长量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用符号δ表示,读作 [德尔塔]。即 式中 l1—试样拉断后对接的标距长度; l 0—试样原始标距长度。 其中:l0=10d0时,称为长试样; l0=5d0时,称为短试样。 2.1.3 塑性的主要指标 2.断面收缩率——试样拉断后,缩颈处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的比值,用符号Ψ表示,读作[普赛]。即 式中 S0—试样原始横截面积; S1—试样拉断后缩颈处最小横截面积。 2.3 冲击韧度与疲劳极限 2.3.1 冲击韧度 定义:金属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通过金属夏比冲击试验可以测定金属的冲击韧度。 在设计和制造受冲击载荷的零件和工具(如锻锤、冲床、铆钉枪等)时,必须考虑所用材料的冲击吸收功或冲击韧度。 2.韧脆转变温度 金属材料的冲击吸收功与冲击试验温度有关。在一系列不同温度的冲击试验中,测绘的冲击吸收功与试验温度的关系曲线,称为冲击吸收 功-温度曲线, 如图2.7所示。 2.3.1 冲击韧度 有些金属材料的冲击吸收功-温度曲线,具有明显的上平台区、下平台区和过渡区三部分。冲击吸收功急剧变化或断口韧脆急剧转变的温度范围,称为韧脆转变温度。 金属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较低时,表示其低温冲击韧性较好。韧脆转变温度较高的金属材料,不宜在高寒地区使用,以免在冬季金属结构发生脆断现象。 2.3.2 疲劳 疲劳是指金属材料在循环应力和交变应力作用下,局部产生永久性积累损伤,经一定循环次数后产生裂纹或突然发生断裂的过程。 循环应力是指应力的大小、方向,或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一类应力。应力值通常小于材料的屈服点。 工作中循环次数达到一定数值后,发生突然断裂。这种现象称为疲劳断裂。 疲劳断裂与在静载荷作用下的断裂不同,不管是脆性材料还是韧性材料,疲劳断裂都是突然发生的,事先均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很难觉察到,危险性大,甚至造成严重事故。 研究疲劳问题时,需要测定疲劳曲线。大量试验表明,金属材料所承受的最大应力σmax愈大,则断裂前所经受的循环周次N(定义为疲劳寿命)愈小。这种最大应力σmax与 疲劳寿命N的关系 曲线称为疲劳曲线 ,或称S-N曲线。 2.3.2 疲劳 钢铁材料的S-N曲线如图2.9中曲线1的形式,其特征是当循环应力小于某一数值时,循环周次可以达到很大,甚至无限大,而试样仍不发生疲劳断裂。这就是试样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循环应力,该应力值称为疲劳极限。光滑试样的对称循环旋转弯曲的疲劳极限用σ-1表示。按GB/T4337—1984规定,一般钢铁材料取循环周次为107次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