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10.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案例.ppt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10.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案例.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解一:辩证否定的主体——自身 ◇课堂练习:种子发育为植物是( ) A.事物的量变过程 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C.外力作用的否定 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解析:种子发育为植物,是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故B项正确。不是外力作用的否定,所以C项错误。这一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不是量变的过程,故A项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因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扬弃”的过程,是否定之中有肯定,不是一刀两断。 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问题:如果简单地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结果将是什么? 材料一: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提出“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二: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制思想文化而采取的措施。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关系发生的激烈变动,学术界呈现出一种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公元前213年秦丞相李斯进言,说诸子百家“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当年开始销毁除法家以外的所有诸子百家的著作,焚书坑儒这种手段是愚蠢而又残暴的。它毁灭了古代许多典籍,造成文化史上难以弥补的损失。 探究与共享: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 ◇课堂练习: 1、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办事情必须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必须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两点论 C.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创新思维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 唯物辩证法 两个总特征 联系观 发展观 实质和核心: 矛盾规律 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以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 (第十课) 作为世界观,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 一个秃头的男人坐在理发店里。发型师问:“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那个人解释说:“我本来去做头皮移植,但实在太痛了,如果你能够让我的头发看起来像你的一样,而且没有任何痛苦,我将付你5000美元。” 如果你是这个理发师,你怎么办? “没问题。”发型师说。然后他很快将自己和对方剃了个光头。 在思维过程中,需要合理想象与创新意识。只有这样,人的认识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认识成果往往出其不意。而创造性思维的一个表现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这个小幽默中的发型师面对秃头的顾客提出的苛刻要求,他不是按照常规在顾客身上做文章,而是从自己身上做文章,赢了顾客。 结论     本框主要讲了创新意识的两个辩证法基础(哲学基础): 一是辩证否定观; 二是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这两个方面从理论的层面说明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①我把虫子踩死,大风摧折了庄稼,写上一个“A”然后又把它涂掉,这些是不是否定? ②这些否定的力量来自于哪里? ③这些否定是不是哲学上讲的辩证的否定呢? ④它们是一种什么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 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思考:种子要能发芽有什么条件? 内因(自身)重要,还是外因重要? 新芽是对 的否定。 在这里旧事物是 ,新事物是 。 种子 种子 新芽 辨证的否定 辨证的否定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举例:★鸡蛋孵化为小鸡 ★市场经济否定计划经济 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举例:★鸡蛋孵化为小鸡,抛弃了外壳,保留了胚胎 ★社会主义社会否定资本主义社会,抛弃了私有制、生产关系、腐朽的上层建筑,保留了先进的生产力、科技、生产经验、管理方法 理解二:辨证否定的特点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手机 手机的每一次新发展和前一阶段是什么关系?手机是如何实现每一次新发展的? 手机之发展 ①手机方便了人与人的联络 移动通讯是发展的趋势 必须改进外观,增强手机功能 保留 克服 ③手机需要逐渐走向多元化,从功能手机到短信、到多媒体,到互联网应用…… 增添 功能越来越强大 外形越来越时尚 ②外形笨重,功能简单 克服 保留 增添 ——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因素 ——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旧事物中没有、符合客观规律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