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二三章胶体总结精品参考资料
第二、三章 胶体体系
内容精要
1.分散系统的定义及分类
(1)分散系统的定义
分散系统:一种或数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前者即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或分散相,后者即起分散作用的物质叫分散介质。
(2)分散系统的分类
分散系统可分为均相分散系统和多相分散系统。
均相分散系统:物质彼此以分子形态分散或混合所形成的系统。如小分子溶液、电解质溶液。它们具有透明、不发生散射现象、溶质扩散速度快特点,是热力学稳定系统。
多相分散系统:物质以微相形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系统。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分为二类:① 粗分散系统:分散相粒子的线度大于100nm的分散系统,如乳状液、悬浮液;②胶体分散系统:分散相粒子的线度在1~100nm的分散系统。
(3)胶体分散系统
根据IUPAC给胶体分散系统的定义,胶体系统应包括:溶胶、缔合胶体或胶体电解质以及大(高)分子溶液。溶胶或称为憎液溶胶,主要特点是高度分散的、多相的、热力学不稳定系统;缔合胶体或胶体电解质通常是由含有非极性碳氢基团和极性基团的电解质分子缔合成的粒子(也叫胶束)体系,它们是热力学稳定系统;大(高)分子溶液也称亲液溶胶,是高度分散的、均相的、热力学稳定系统。
通常所说的胶体系统是指憎液溶胶。
2. 胶体系统的制备与净化
(1)制备
可分为分散法和凝聚法。分散法是用适当的方法使大的固体粒子在有稳定剂存在时分散成胶体粒子大小,如机械粉碎法、超声波法、电弧法和胶溶法。凝聚法是将分子或离子通过适当手段制成难溶物的过饱和溶液从而凝聚成胶体粒子大小,如化学凝聚法和物理凝聚法(如溶剂置换法等)。
(2)净化
净化的原因是由于溶胶中过多的电解质存在影响了溶胶的饿稳定性。通常采用渗析法或电渗析法、超过滤法或电超过滤法。
3.胶体体系的性质
(1)胶体体系的光学性质
丁达尔效应:当一束波长大于胶粒尺寸的入射光照射到胶体系统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丁达尔效应的实质是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散射光的强度用雷利(Rayleigh)公式来表示:
式中I、I0分别是单位体积溶胶的散射光、入射光强度;V是单个分散相粒子体积;c是单位体积中的粒子数或浓度;λ是入射光的波长;n和n0 分别是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折光率;θ是观察方向与入射光方向间的夹角,即散射角;是观察者与散射中心的距离。
由该式可知:①散射光的强度与入射光的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因此,入射光的波长越短,散射越多。若要观察散射光,光源的波长以短者为宜;而观察透过光,则光源波长以长者为宜。②分散介质与分散相之间折射率相差越显著,散射作用越强。胶体体系的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界面,折射率相差较大,乳光很强,而大(高)分子溶液是均相系统,乳光很弱,由此可判别胶体系统与大(高)分子溶液。③散射光的强度与分散相的大小的平方成正比,由此可判别胶体系统与小分子溶液。④除了粒子数不同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条件下,散射光强度与浓度成正比,浊度计就是由此原理设计而成的。
超显微镜:超显微镜是为了通过胶粒的散射光来观察胶粒布朗运动情况而经过改装的具有黑暗视野的显微镜,故与普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相同,但观察方向不同,是在与入射光垂直方向观察。用超显微镜直接观察胶体粒子时,人们看到的闪烁点不是胶粒本身,其形状与大小可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
(2)胶体体系的动力性质
①布朗运动:分散相粒子由于受到来自周围做热运动的分散介质的撞击而进行的无规则的运动。
布朗运动的实质是胶粒的热运动。
布朗运动的平均位移可由爱因斯坦----布朗平均位移公式来求:
式中是在观察时间t内粒子沿x轴方向所移动的平均位移;r是粒子的半径;η是介质的粘度;L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②扩散:由于胶粒的热运动而发生粒子从高浓度区域迁移至低浓度区域的现象。
扩散是由于布朗运动造成的。
扩散服从费克(Fick)第一扩散定律:单位时间扩散通过截面积的物质的量正比于截面积A和浓度梯度,用下式表示
式中 ,称为扩散系数,其数值表征扩散能力的大小。
③沉降:多相分散系统中的微粒因受到重力作用而下沉的过程。
沉降速度:
式中ν是沉降速度;r是分散相粒子半径;ρ、ρo分别为分散相及分散介质的密度;η是分散介质的粘度;g是重力加速度。
沉降平衡:分散相粒子一方面受重力作用而沉降,另一方面因布朗运动引起扩散而阻止粒子沉降,当这两种相反效应的力相等时,粒子的分布达到平衡,形成一定的浓度梯度,此时的状态称为沉降平衡。
分散相粒子浓度随高度的分布情况服从贝林(Perrin)高度分布定律,公式如下:
式中C2及C1分别为高度h2及h1截面上粒子的浓度;M是粒子的摩尔质量;ρ、ρo分别为分散相粒子及分散介质的密度。此式适用于单级分散粒子在重力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一轮复习83练目录.docx
- 下水道疏通工人培训课件.pptx
- 国有企业党委书记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材料(四个带头).docx VIP
-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重点解读.pptx VIP
- 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材料(四个带头).docx VIP
- 领导干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四个带头).docx VIP
- 2025届河北省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计划安排 课件.pptx
-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学习解读课件.pptx VIP
- 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2 No Rules,No Order单元小测(含解析).docx VIP
-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小说叙事艺术.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