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着选读书面报告QBQ!问题背後的问题组员A99320002李文欣.doc

名着选读书面报告QBQ!问题背後的问题组员A99320002李文欣.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着选读书面报告QBQ!问题背後的问题组员A99320002李文欣

名著選讀書面報告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 組員: 高亘瑩 葉庭君 許家慈 吳懿臻 一、作者簡介 約翰.米勒(John G. Miller)《個人擔當》的作者,也是QBQ公司的創辦人。該公司從事組織發展,以「協助組織,使個人擔當成為核心價值」為宗旨。米勒年米勒畢業於康乃爾大學透過寫作、演講,以及全美國的QBQ認證顧問師網路,將QBQ理念傳達給許多機構,包括:博士倫、百視達、美國富國銀行、波音公司及美國國防部暢銷書《QBQ!問題背後的問題》、《QBQ!的5項修練》與《QBQ!就是要傑出》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發行至今日,仍高居博客來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 工作職場、生涯空間的感受與領悟,來自心態。面對難題和挫折時,提出好問題,答案就在其中。作者米勒針對時下人們常聽到的「不是我的錯」,「不干我的事」或「不是我的問題。」等類似話語,有感而發所寫的書。米勒透過本書引人深思的真實案例,看看別人如何「啟動開關」而達到成功與滿足。並向讀者證明,我們也可以在職場工作和家庭生活各方面,為生命帶來能量 二、內容結構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就像一本使用說明書,說明QBQ的宗旨與精神並且引導讀者使用QBQ的方法。內容大致緊扣著實踐個人擔當的方法,因為「個人擔當」是QBQ的精隨,首先是如何改變既往的想法,將想法修鍊成正面的態度之後,進而學習問更好的問題,知道自己可以如何實踐以改變現況,因此我們可以將此書的各篇章依照介紹QBQ以及實踐個人擔當的方法重新排列做個分類。 一、前言 前言 做個有擔當的人 在正式介紹QBQ之前,簡介作者寫作《QBQ問題背後的問題》的動機和目的。 二、關於QBQ 1. 關於個人擔當 2. 做更好的抉擇 3. 問更好的問題 本書的前三篇介紹什麼是QBQ,作者首先就明確地指出了QBQ最重要的精神即是「個人擔當」,要勇於承擔責任,用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問題,藉由提出更好的問題,當下做出更好的抉擇,才不會淪於於事無補的抱怨和沮喪中,並且在第三篇中作者提出了QBQ的指導原則,簡單且明瞭地教導讀者QBQ的發問方式:以「什麼」或「該如何」這兩個詞來發問,問題中必須包含「我」字在內,最後最重要的是要付諸行動。在本書中,作者總是藉由例子讓讀者更容易理解他想傳達的觀念。 三、如何修練自己的想法 5. 小媳婦心態 22. 我不再試圖改變別人 6. 為什麼找上我 23. 從自身做起吧! 13. 少責怪別人 24. 你「言行合一」嗎? 14. 爛水手責怪風向 25. 「個人」的力量 15. 我們全在同一個團隊裡 26. QBQ的祈禱文 16. 擊敗你生命中的裁判 27. 正牌模範生請站出來! 17. 一次做一個選擇 30. 別說個人的影響力微不足道 18. 主人精神 31. 各階層領導人 19. 團隊精神的基石 32. 謙遜是領導的基石 20. 個人擔當從「我」開始 33. 領導者不是問題的解決者 21. 我只能改變我自己 想法非常重要,因為想法將引導行動的方向,而且QBQ的首要步驟即是修鍊自己的想法,要做出好的抉擇前必須先有正確的想法,因此,作者用了很多的篇章教導讀者幾個重要的想法。 第一是「杜絕小媳婦的心態」,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容易在第一時間以委屈的心態自我保護,認為是別人的錯才導致自己的錯,然後陷入無限的壓力和焦躁中,而且小媳婦心態往往會養成責怪別人的壞習慣,更不用說個人擔當了。 第二是「凡事從『我』開始」,不管遇到什麼樣的事情,把想法總是從「我」出發,如此便能更容易做出好的抉擇,少責怪別人,改變老是追究是誰的過錯的想法,從而問問「我」能做些什麼以扭轉現況,同時,也別企圖改變別人,因為人能夠改變的往往只有自己。 第三是「擁有團隊精神」,在一個組織的各部門之間,容易產生「本位主義」的心態,認為自己部門比其他部門更好,又或是認為其他部門在扯自己部門後腿,因此常有行銷部怪研發部沒效率,業務部又和企劃部對立等等的現象發生,同在一個組織裡的彼此不該有你們/我們之分,明明就同屬一個團隊,也都為同一個團隊而努力,何以互相競爭,互相責怪呢? 第四是「領導」,依照一般人的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