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屋脊上的“和合二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筑屋脊上的“和合二仙”.doc

建筑屋脊上的“和合二仙”   摘 要:石湾窑陶塑屋脊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其中“和合二仙”是陶艺工匠创作人物瓦脊中常用的题材,本文选取几件不同艺术风格的陶塑作品供读者欣赏。   关键词:石湾窑;屋脊;“和合二仙”   清代中期至民国,岭南及东南亚一带的庙宇、祠堂和会馆等建筑的屋顶流行使用石湾陶塑瓦脊进行装饰。这些瓦脊通常由一段段烧制好了的、塑有花卉或亭台人物的陶制品拼接而成,规模不一,大的有数十米长,双面塑有人物数百个;小的也有七、八米,展现了岭南古代建筑装饰的独特风姿,也代表了石湾陶塑技艺的辉煌成就。石湾陶塑人物瓦脊多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民间信仰中的人物等为创作题材,以粤剧的剧目场景和人物粤剧功架造型表现故事内容,可观可读,犹如一场场粤剧“大戏”的连环画在屋顶展开。在石湾瓦脊众多的人物形象塑造中,“和合二仙”因为具有家庭和合团聚、和睦美满的吉祥寓意而成为陶艺工匠创作人物瓦脊中常用的题材。以下介绍几组石湾屋脊上的“和合二仙”,以飨读者。   1 多色釉开窗“和合二仙”(如图1)   清同治己巳年(1869),吴奇玉店造,高71厘米,私人收藏。   这组“和合二仙”原来分置于一条瓦脊的两端,呈开窗立像、左右相对状。右侧造像把“和合二仙”中“寒山”与“拾得”的形象集中成了一人,左手持禾,右手持盒,“禾”与“盒”象征“和合”。左侧为刘海造型,头戴冠帽,右手高举持拂尘,左手持一大金钱,中国民间传说“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这组塑像有意思的地方是三足金蟾跑到了“和合”仙童的那一边,似乎被禾穗和圆盒所吸引,抬头张望,造型呆萌可爱。仙童和刘海皆身着蓝釉长衫,绿釉长裤,一手高举,一足抬起,腾云跨步,似要跨出窗外,造型生动,富有意趣。其中,刘海更是袒胸露乳,洒脱不羁。刘海作为准财神,具有招财纳福之意,与作为“喜神”与“爱神”的“和合二仙”共同放置于屋脊上,寄托了人们财源广进、家庭幸福等美好祈愿。   吴奇玉,清代陶塑名家,以姓名为店号。该店是石湾制陶业花盆行早期的著名老字号,以制作瓦脊驰名。   2 持“三田和合”联的“和合二仙”(如图2)   清光绪辛卯年(1891),文如璧店造,佛山市祖庙博物馆藏。   这组“和合二仙”属于陈设在祖庙庭院的人物瓦脊“牛郎织女”“穆桂英挂帅”和“天官赐福”中的附设人物,位于“天官赐福”下端,居于整条瓦脊的右侧。这条瓦脊原为佛山汾水铺永兴街“关帝庙”中规模最大的一条,长10.19米,高1.8米,人物多达66个,气势磅礴,精美异常,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和合二仙”位于主神天官的前侧,分别坐于彩云之上。二仙为仙童造型,头挽双髻,发饰流苏,身穿贴塑花卉纹彩釉锦衣。右侧寒山双手捧黑釉圆盒,盒口微开,露出盒内宝物,左侧拾得双手展“三田和合”联,两人相视而笑。据《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外二种)》记载,田氏为兄弟三人,孟田苟留,仲田洪义,季田智彪,合作亲密,善表演,能降服传播瘟疫的海上疫鬼,具有消灾解厄,万事和合的作用。   文如璧,清康熙年间人,店号一直延续到民国。早期精制日常用品,后期以制作瓦脊驰名,对石湾陶塑的发展颇有建树,清末陶塑名家陈祖曾受聘于该店。   3 蓝绿釉“和合二仙”(如图3)   清光绪己亥年(1899),文如璧店造,佛山市祖庙博物馆藏。   这组“和合二仙”位于佛山祖庙三门正脊中段“姜子牙封神”群组左侧,呈站姿,左右分立,作仙童打扮。双髻圈秃发式,发顶裸露处施天青釉,头发施黑釉,分别身穿蓝釉和绿釉贴塑花纹交领衣,釉色光润明亮,惜有部分釉层脱落,衣襟袖口处花边施酱黄釉,下着镶边宽管库,脚踏云头厚底鞋。寒山双手捧一红釉圆盒,回首笑视,梨涡毕现,拾得左手持绿釉禾穗,右手举在身前,面向同伴开口笑语,两人面部及手不施釉,刻画精细,表情生动,富有意趣。   佛山祖庙三门正脊,长31.7米,高1.78米,是目前跨度最长的陶塑瓦脊,塑造人物多达300余人,被誉为“瓦脊之王”。   4 绿釉“和合童子”(如图4)   清代,高73厘米,佛山市博物馆藏。   童子脑袋浑圆,张口露齿,眉开眼笑,头顶梳一单髻,余发皆剃,此类发式在传统“和合二仙”形象中较为少见。塑像右手托绿釉宝盒,左手持黄釉禾穗,形象生动可爱,犹如邻家男孩。童子头和手部不施釉,上身穿绿釉对襟短衫,下身穿蓝釉长裤,脚踏酱釉厚底鞋,腰带处施以红釉作点缀,衣纹飘逸流畅,造型比例协调,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塑造技艺。   据佛山市博物馆档案记载,这件塑像原为佛山地区庙宇屋脊装饰,为财神造像群组中的陪侍神。这类“和合童子”像集中了“和合二仙”两人的形象于一身,通常是成对出现,或与刘海戏蟾塑像组合成一对。此件文物于2016年4月在温州市博物馆“石湾是个美陶湾”展览上展出。   5 蓝绿釉“和合童子”(如图5)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