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文学供参考学习.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苗族文学供参考学习

中国苗族小说发展的里程朱群慧一 苗族小说,就时代划分,有古代小说、现代小说、当代小说三大类别。 苗族古代小说,属于广义小说的范畴。它产生得较早,可以追溯到苗族古代的一些著名的神话和传说故事,诸如《盘古王》、《杨亚射日月》、《谷佛补天》、《公鸡唤太阳》、《太阳姑娘,月亮小伙》、《果索果陛》、《奶戎杩戎》、《奶贵玛篝》、《菩蚩菩尤》、《苟秋尤》、《格蚩尤老》、《巴贵当戎》、《古博央鲁》、《谎江山》、《娘阿瑟》等等。广义小说与现今所称的神话、传说故事,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其内涵与外延可以说是等同的。例如,一部举世闻名的《山海经》,用现在眼光衡量,它属于神话,但也有人称之为小说,情况大凡如此。不同的是,《山海经》是以书面语言的形式问世的,而上述苗族作品则是在第一作者创作之后,经过集体加工修改,并以口碑形式代代相传下来。一直到了近代以后,才有人用书面形式整理成文成书,使之更加广泛地流传于世。这些作品,用韵体或骈体形式表现,称之为诗歌;用散体形式表现,统称为小说。它们都是文学作品,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不过,用散体形式表现的故事情节更加复杂一些,矛盾冲突皆在,形象鲜明皆有,颇具典型。它不同于《庄子·外物》所云“饰小说以干县令”,也不同于《汉书·艺文志》所叙“出于稗官”,并非纯属“小道”、“小知”、“琐屑之言”,而是苗族历史社会生活经过本民族作家头脑反映的形象化的产物。当然,这第一批作家不是专业作家,而是扎根于劳动实践中的富有聪明才智的劳动人民。他们的作品,虽然多以口碑形式传世,但却具有小说之模式,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而且根深蒂固,颇受群众欢迎。追其历史渊源,这不能不说是苗族小说之本。 现代小说和当代小说,属于狭义小说的范畴。它作为书之一种,文之一体,以区别于诗歌、散文、戏剧而独立存在。同时,更区别于一般的神话和传说故事。它主要是以书面语言的形式流传于世,在人物刻画、故事情节叙述与环境描写上,更加趋于完整化和复杂化,因而更能广阔复杂地反映社会生活。二苗族现代小说产生于20年代,经过30年代的拼搏,一直延伸到40年代末。20年代初期,在狂飘突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余波的冲击和影响下,一部分苗族知识分子,为了寻求新道德、新观念、新理想,远离苗乡,风尘仆仆地奔赴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地一一北京城。有的到了武汉和上海等地。他们经过了一番艰难困苦的努力奋斗以后,加入了新文化运动的行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当时最早发表小说的,只有一人,就是具有“苗里苗气”性格和自我奋斗不息的后来终于成为国内外著名大文学家的沈从文。沈从文, 1902年12月出生,湖南省凤凰县人。这位因自已心血管里流着苗族“健康的血液”而自豪的苗族后裔,小时凭其所在望族的条件,6岁发蒙于私垫,14岁转入新学高小,但未就离家参军入伍。年少游历于湘、黔、川三省边地,辗转流徙于千里沅水流域。1922年夏,他到了北京,后来,成了北京大学不注册的旁听生。沈从文于1928年离开北京到了上海。而后,到吴凇、到武汉、到青岛,从编、从教和继续从事创作。1930年至1936年是沈从文创作的丰收期。这段时间,他先后出版了《旧梦》、《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边城》、《八骏图》等20来部小说集,特别是代表作中篇小说《边城》的出版,轰动了中国文坛,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从而为苗族小说也为中国小说赢得了美好的声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沈丛文与闻一多、朱自清等人一起南下,经武汉,过长沙。他本人取道故乡湘西,而后与诸位文人一起汇集云南昆明,在西南联大从教从编。抗战胜利以后,回到了北京。他除了在北大任教以外,继续握笔创作,直至40年代末。在这10多年间,他先后出版了《一个妇人的日记》、《烛虚》、《长河》等多部小说集。在苗族现代作家文学史上,沈从文是旗帜鲜明的开路人和奠基人。紫沫,原名吴绍文,1914年元月出生,贵州省天柱县翁洞镇人。1932年中学毕业后开始写作。1933年冬,他到北京后就读于弘达学院。在这段时间里,他先后创作与发表了《在塞外》、《烙印》等短篇小说。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赴天津,到山东,到河南,到武汉,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深入湖北各地进行调查研究。至1938年夏,他先后创作了中篇小说《苏木海子的悲哀》和长篇小说《何芙蓉》——后改为《洞庭湖的怒吼》。 苗族当代小说,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产生的。中间,经过急风暴雨的拼搏,其生命力仍然十分旺盛,一直延续至今。在苗族当代小说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有三条明显的干线,如同三条河流一般,从各自不同的发源地奔泻出来,汇合在一起,波浪滚滚,生气勃勃,不断向前涌起。这三条干线是: 第一,以陈靖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身体力行,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历史题材和民族题材,激起了一股创作洪流,率先步入了苗族当代小说之道路。 第二,以姜穆为代表的在艰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