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武汉市江夏实验高中高三年级历史经济成长Ⅱ测试题供参习.doc

2013届武汉市江夏实验高中高三年级历史经济成长Ⅱ测试题供参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届武汉市江夏实验高中高三年级历史经济成长Ⅱ测试题供参习

2013届武汉市江夏实验高中高三年级历史经济成长Ⅱ测试题 第I卷 选择题(共24题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根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根据此图分析,影响古代经济宏观变动的主要经济原因是 A.政治形势的稳定情况 B.商品经济的发展态势 C.耕作工具的根本变革 D.土地兼并的剧烈程度 2、太初三年,汉武帝出兵远征西域大宛国。为备足兵源,汉武帝下令征调全国“七种人”当兵,即:罪吏、亡命(逃亡者)、赘婿、贾人(有店铺的商人)、有市籍者(原来是商人的人)、父母有市籍者(父母原来是商人的人)、大父母有市籍者(祖父母原来是商人的人)。材料表明汉武帝时期 A.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B.穷兵黩武,歧视少数民族 C.商人在政治上遭受歧视 D.采取措施,维护国家统一 3、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该变化趋势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明代) 弘治(1488—1505年) 嘉靖(1522—1566年) 万历(1573—1620年) 吴江县 3市4镇 7市4镇 10市7镇 A.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③农民辛勤劳作? ④水利设施的完善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 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明朝万历年间,在福建地区,“其日番钱者,则银也,来自海舶,上有文如城堞,或有若鸟兽、人物形者,泉(州)、漳(州)通用之”。材料反映了当时() A.泉、漳成为全国外贸中心B.福建地区海外贸易发达 C.福建银元铸造技术发达D.尚未实行“海禁”政策 “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西周晚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隋唐时期 据《皇清奏议〈奏请海疆禾棉兼种疏〉》载,长江下游地区“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这一现象表明 (  ) A.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促使小农多种经营B.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迅速发展 C.人们开始以粮食作物排挤经济作物D.小农经济受到市场经济利润的刺激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 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①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③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④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下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这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 ( ) A.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D.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据李景汉《北平郊外乡村生活》记载:1930年对北京地区所作的调查发现,京郊一个村子里,已婚117名妇女中缠足者仍有31人,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并仍以“没辫子不好看”和“带惯了”等理由拒绝剪辫。这一现象表明 A.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 B.人们的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 C.当时北京地区社会风气较为自由 D.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18、右图是“信谊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在股票的背面盖有“1955年度股息红利”和“1956年一、二季度定息发讫”的印章。与印章中“股息红利”到“定息”的变化有关的是 ( ) A.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 B.公私合营,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D.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以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 19.在1962年9月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