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大事记-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doc

  1. 1、本文档共1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史大事记-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校史溯源 学校的前身可追溯到五十年代中期,即自1954年省劳动厅举办的第一个农机培训班开始。从1954年6月至1963年夏,为了发展农机事业,当时省农业厅国营农场管理局(处)开办了各种短期培训班。具体办班情况如下: 1954年6月至1955年底,根据省农业厅的决定,省农业厅国营农场管理局(处)主办了三期拖拉机手培训班。第一期培训班于1954年6月至7月在省农业厅农干校举办,学员70余人,均来自原华南垦殖局在职拖拉机手。任教人员有梁子奇、孙振东、高春林等同志。原肇庆地区农机校校长唐选宁同志和“文革”前任花县农机局局长的黎毫宣同志便是该期学员。第二期于1955年2月至3月在广州百子路(中山二路)举办,学员50余人,也来自原华南垦殖局在职拖拉机手。任教者有孙振东、高春林等同志。第三期培训班于1955年5月至10月在黄埔横沙后山举办,学员60余人,仍为原华南垦殖局在职拖拉机手。任教者有孙振东、王义等同志。原省农机签定站站长丘瑞扑和韶关地区配件厂党委书记冯汉文等同志是该期毕业的学员。三期培训班侧重于提高拖拉机手的技术水平,教学内容主要为拖拉机及农机具构造原理和使用保养方法。办班期间,时任省农业厅的张敏年副厅长给予了直接关怀。每逢开学和结业,张副厅长必到会讲话,平时经常过问教学工作,并亲任考试成绩评委会主任。在第三期训练班开办期间,根据省农业厅的决定和张副厅长的指示,开始筹建广东省机耕学校,以招收农村知识青年为对象。计划学制为一年,以培养拖拉机手为目标。并在1956年建成一栋教学楼、一栋办公楼和两栋宿舍。该校与供应站和拖拉机大修厂设在一起。后因种种原因,学校未正式成立。 1956年至1957年,省农业厅农业机械管理处开办农业机械化学校和在职技术人员培训班。省农业机械化学校校址设在广州北郊嘉禾墟七星岗。1956年秋季,学校招农机化专业400人,分8个班,学制三年,培养目标为技术员。开办的培训班有学员200人,分两个班,均为在职拖拉机手,培养期为半年。其目的是系统的提高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学校校长为陈永康同志。训练班主任为李惠忱同志。1957年春还由粤东农机校转来100名学生,分二个班进入农机校农机化专业。当时办校兴趣正浓,拟把学校改称为“广东第一农业机械化学校”。曾设想其规模要达到最高在校学生3000人。所筹建的礼堂要容纳5000名师生。1957年秋反右开始后,学校停办,当年年底学校撤销。一部分学生转学到畜牧兽医学校,一部分学生转学到仲恺农校,还有一部分遣散回家。训练班则坚持办到1957年底。 另外,在1956年4月至6月,还在黄埔农机供应站举办一期K凸-35拖拉机训练班。学员是在职机车车长或机耕队长。以掌握此型号拖拉机的结构特点和使用保养为目的。1957年春季又调在职拖拉机手160余人,分两个班举办第二期培训班。教学人员有张宗鲁、孙振东等同志。到1957年底,该训练班也停办了。 1958年-1963年农业厅农机管理局又举办了几期农机班:1958年在仲恺农校开办拖拉机修理训练班。学员全部为在职干部或职工,学习期限为一年。目标是培养修理拖拉机的骨干技术力量。后由于勤工俭学、大跃进、大炼钢铁等运动使原有教学进度受到影响,故推迟至1959年10月毕业。训练班主任为郑伯驹同志,教学人员有孙振东、李锦标、唐选宋、伍绍华等同志。 以上各个时期的培训班都是采用自编教材,实物教学或现场教学。因能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1958年办的修理培训班,农机局提供了十几台各种型号的拖拉机供教学和拆装之用,使学员学到了较广泛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959年在省仲恺农校设立农业机械化专业。当年秋季招生80人,分两个班(即301班及302班)上课。学制三年,按全国统一的中等技术学校农业机械化专业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培养目标为技术员。该两个班于1962年毕业,按工人分配工作。1960年春招农机化专业一个班40人(即303班),于1963年毕业,按技术员分配工作。1960年秋再招农机化专业一个班40人(即304班),于63年秋毕业,按工人分配工作。1961年农机化专业停止招生。1962年由省机械学校转来一个班(二年级生)进入农机化专业(即305班),该班在仲恺学校学习一年后,在1963年秋省农业机械化技工学校成立后,又转入省农业机械技工学校,并于1964年秋毕业于省农机技工学校(仍发仲恺农校文凭)。 另外,在1961年、1962年还举办过一期电工训练班、两期拖拉机站站长训练班,每期人数约40余人。办班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在职工人和管理干部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1963年 1962年底,根据中央农业部和劳动部的通知精神,经省人委批准,由省劳动局和农业厅在广州市效嘉禾联合筹办一所农机技术工学校。省劳动局程局长(女)多次开会研究办学问题,当时经办的还有富均同志

文档评论(0)

ted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