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伦理(3h)专用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讲 中国古代伦理道德 §1 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国文化 §2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及历史发展 §1 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古代社会生活与传统伦理道德 伦理文化的基础:①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②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在这样的社会里,社会生活的秩序的构建和人际关系的调节主要靠伦理道德,而不是依靠法律。 孝亲敬祖,尊师崇古,修己务实,乐天安命等,是农业宗法社会环境下形成的社会心理和观念形态,渗透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血亲意识形成了独特的宗法制度,“六亲”、“九族”观念构成了社会意识的轴心。“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九族”--父族四层、母亲三层、妻族两层。“六亲不认”和“不忠不孝”成为犯法的首恶。 二、传统伦理道德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1、伦理道德学说是古代哲学体系的核心 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 儒家①强调天人合一,要求人们顺应天意,强调“内圣外王”,即以“仁、义、礼、智、信”修养自己的身心,规范自己的行为;人主(王)只有自己修养好,才能施仁政,才能推行王道政治。②儒家还强调以“三纲五常”规范人际关系。 老子曾从本体论的角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至于道家的逍遥自在的人生观,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观念,追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思想,都与道德修养息息相关。 梁启超说:“儒家舍人生哲学外无学问;舍人格主义外,无人生哲学。” 2、“善”是古代文学及艺术的价值取向 古代文学及艺术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强调文学及艺术的教化作用。 “文以载道,美善合一”。强调文学对人的道德修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文人作家一贯坚持的原则。 文学作品中的褒贬美丑都能体现多数人的道德价值判断。 惩恶扬善是多数的作品中体现的主题。尤其作品的结局。大都是正义战胜邪恶,幸福降临人间。实际上这是对读者进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提醒,借此进行道德教育。 3、政治学、史学、教育等注重道德提升 政治学成为道德评判之学,“政事”往往被归结为善恶之别,正义与邪恶之争,君子与小人之辨; 史学往往不以存史为基本任务,而以惩恶扬善、“寓褒贬、别善恶”为宗旨。 教育更以德为首,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传授知识退居其次。《三字经》曰“首孝悌,次见闻”,强调首先要懂得孝悌,其次再去扩展见闻学识。 2007年祭孔大典今天(9.28)上午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征集活动结果也同时公布。分别是: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四海之内皆兄弟也;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德不孤,必有邻;⑤礼之用,和为贵。/07/0928/13/3PFT4MGU0001124J.html §2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传统美德规范与传统美德 1、传统道德规范(德目) 官方规范+民间规范,二者相辅相成。 ①孔子构建起第一个完整的官方规范体系,如男女授受不亲,仁者爱人,等等。②孟子、管仲又作了进一步完善。③董仲舒整理出“三纲五常”,成为宋元明清一直遵循的传统道德规范。④“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对妇女的伦理道德要求[“三从”,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要求妇女讲贞节、修言辞、学温顺、治丝麻]。 孔子道德思想: 核心在“仁”;表现在“礼”。他用“仁”“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具有道德自觉,共同遵守一定的规范,这在春秋战国那种诸侯分裂割据、混战年年不断的历史时期,无疑是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孔子的道德思想中,“礼”是人们行为的准则,体现了社会对人的外在约束,“仁”是“礼”的内在主导因素,是核心。“仁”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是符合他所认定的真理的最高要求,也是他承认的真理的本身。? 从总体上看孔子的伦理思想 在心理层面,它指一种“爱人”的思想情感。所以说,孔子的伦理思想是一种以“仁爱”为核心内容的伦理思想。 在具体的行为层面上,它指“恭、宽、信、敏、惠”等为人处事的行为方式; 在行为法则的层面上,它指被称为儒家道德黄金律的“忠恕”原则,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孟子的道德规范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管子的道德规范与道德教育思想 在《管子》牧民篇中有如下文字:“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四维张,则君令行。…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