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鼓山隧道爆破设计方案(邱初稿)
石鼓山隧道爆破设计方案
1.工程概况
石鼓山隧道位于宝鸡市渭滨区渭河南岸的石鼓镇杨家山的黄土残塬区,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624~766米,相对高差142米,多辟为耕地,斜坡地段植被发育,隧道洞身下穿茵香河、张家沟、刘家河三条较大沟谷,隧道起讫里程DK640+430-DK641+760,隧道长4330m,为双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133m,最小埋深3m,洞身除DK640+790.559-DK641+455.754位于直线上,进出口段分别位于半径R-8000m、8004.6m的曲线上,洞身纵坡依次为3/1720m、5.3/1200m、20/1410m,进出口均紧邻乡镇公路,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工点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黏质黄土,上更新统风积黏质黄土,中更新统风积-冲积黏质黄土、洪积粉质黏土、细砂、中砂、粗砂、砺砂、细圆砾土及粗圆砾土,上第三系泥岩、砾岩、砂岩等。主要岩层为Ⅴ级围岩和Ⅵ级围岩,V级围岩采用三台阶法,并设置临时横撑,V级新黄土特浅埋地段采用三台阶法施工,并设临时仰拱,Ⅵ级围岩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2.工程地形、地质、水文、气象
2.1 地形地貌
标段线路经过地区分为关中(渭河)平原区、南陇山与西秦岭北缘过渡带中山区、天礼盆地低山丘陵区、黄土高原沟壑梁峁区、黄河河谷兰州盆地区五个地貌单元。这些地貌单元总体上呈东西向延伸,南北向交替、条带状展布。位于渭河冲积平原东南部,南倚秦岭,北临黄河、渭河,总体地势由南而北呈阶梯状递减,西略高于东。
(1)渭河冲积平原区:地形相对开阔平坦,地表水系发育,地面高程580~680m,相对高差约100m。
(2)南陇山与西秦岭北缘中山区:该段地形起伏较大,山势陡峻,河流曲折,地面高程650~1850m,相对高差300~1200m,自然坡度30°~60°,多呈峡谷地貌景观。
2.2 工程地质
工点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黏质黄土,上更新统风积黏质黄土,中更新统风积-冲积黏质黄土、洪积粉质黏土、细砂、中砂、粗砂、砺砂、细圆砾土及粗圆砾土,上第三系泥岩、砾岩、砂岩等。隧道通过处地处属秦岭褶皱系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前印支期以区域性褶皱和韧性变形为特征,在强烈的区域右行扭动应力作用下,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弧形构造带。隧道通过地段无断裂、褶皱通过。
2.3 水文、气象、地震等级
2.3.1 水文
1)地表水
隧道区地表水较发育,隧道洞身上部沟谷内多为常年流水。隧道区泉水发育,泉流量多小于0.151/s,有民井分布。
2)地下水
隧道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空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沟、河等地表水和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隧道通过茵香河、张家沟、刘家沟浅埋地段时,隧道埋深较小,尤其刘家沟,隧道洞顶距沟心仅3m左右,隧道可能与沟水连通,导致沟水涌入隧道,造成隧道突水、涌水、涌砂、坍塌、冒顶等危害。
地下水水质良好,矿化度0.203~0.402g/l,对混凝土不具氯盐和硫酸盐侵蚀性。
2.3.2 气象
区内属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适宜,厦热多雨,冬寒干燥。年平均气温13.6℃,最冷月平均气温-2.4℃,极端最高气温41.7℃,极端最低气温-13.1℃,年平均降水量595.9mm,年平均蒸发量1583.1mm,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3.0天。土壤最大冻土深度统计值50cm。
2.3.3地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工程所属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地质情况较差,设计围岩级别较高,且含地下水为重点施作超前地质预报的隧道。
3.隧道开挖施工
本隧道围岩级别有Ⅴ级和Ⅵ级,隧道存在浅埋段。各级围岩开挖、支护及衬砌类型见衬砌支护参数表及衬砌类型表。
序号 起迄里程 围岩分级 断面加宽(㎝) 长度(m) 断面代号 超前支护 径向注浆 掌子面加固 施工方法 起始里程 终止里程 1 DK639+430 DK639+449 Ⅴ 40 19 施隧01-12~18 明挖 2 DK639+449 DK639+466 Ⅴ 40 17 施隧01-40~42 明挖 3 DK639+466 DK639+496 Ⅴ 40 30 Ⅴe-Ⅱ 拱部φ108管棚+φ42小导管 三台阶临时仰拱法 4 DK639+496 DK639+580 Ⅴ 40 84 Ⅴe-Ⅱ 拱部双层φ42超前小导管 三台阶临时仰拱法 5 DK639+580 DK639+730 Ⅵ 40 150 Ⅵ-Ⅳ 拱部φ89管棚+拱墙φ42小导管 径向注浆 上导坑玻纤管 双侧壁导坑法 6 DK639+73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