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找准切入点,注入新能量,扎实推进文化强县
找准切入点,注入新能量,扎实推进文化强县
---通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其“零污染、低耗能、高收益”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发展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渠道,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文化强县、富民强县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文化产业 文化强县 现状 对策研究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20世纪初,英语名称为Culture Industry,可译为文化工业,也可译为文化产业,简单的说,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文化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产值,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对建设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目标进行了全面布局,明确提出了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通江来说,大力支持和发展文化产业既能够推动通江社会的发展进程,又能够保证通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也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1.通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央、省、市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出台,经历届县委、县政府的科学规划和精心打造,再加上经济社会的发展,通江文化产业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活力进一步增强,文化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具有通江特色的文化资源已初步开发,产业规模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和品牌显示度,进入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转型跨越发展阶段。
1.1发展规模。一是总量增加。截止2014年底,通江县文化产业实报法人单位 204个、从业人员0.5万人,同比增长1.3倍。二是速度加快。全县204个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 5612万元,主营业务收入 5570万元,年末资产为 10736万元,同比增长2.83个百分点,增幅比全省高1.76个百分点。
1.2结构分布。按文化产业的5层分布来看,截止2014年底,通江县204个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中,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类53个,占26%;文化艺术服务类58个,占28%;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单位74个,占36%;网络文化服务类19个,占0.9%。2014年全县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中文化休闲娱乐服5092万元,占91.4%,占据主导地位;其他行业实现增加值均低于10%,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520万元,占9.3%,仅涉及文化产业10个大类、50个中类、149个小类中的极少一部分行业。
1.3经济贡献率。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有所提高。截止2014年底,通江县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5612万元,占GDP的比重为0.5%,对GDP的贡献率为1.78%,实现税收171.5万元,解决就业人数0.5万人。主要分布在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网络文化服务、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等行业。从经济效益和经济贡献率来看,文化产业经济总量与省内其他县区形成阶段性差距,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2.通江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分析
2.1优势
2.1.1资源优势。通江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巴文化中心区域,素有“一府三乡”之美名,独特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生产环境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和产业文化资源。
2.1.1.1自然景观绚丽。通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适宜,四季分明,植被覆盖率高,山川秀美,自然景观绚丽。这里有AAAA级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空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品牌;特别是诺水河风景区与光雾山旅游区毗邻,与空山森林公园、临江丽峡景区交相辉映;卡斯特地貌形成丰富的岩溶洞穴景观,这里有亚洲最大最多的溶洞集群,溶洞内钟乳石发育程度良好,经专家论证其品质在重庆武隆溶洞之上,被称为“溶洞博览馆”;“非南海即南海、不西湖却西湖”的穿云洞景观更是奇异;通江山奇如画、水美若仙、古韵犹存,彰显出五彩缤纷的独特景观魅力。
2.1.1.2人文资源独特。通江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相对封闭,人类社会活动和自然原生态文化却因此得以保存。境内的擂鼓寨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通江史前文明的见证;这里是川陕古道要冲,有多处秦川古栈道,其中米仓山栈道奇石林立,山崖陡峭,一步一景。汉高祖刘邦据以通饷道平三秦得天下的得汉城,至今依然雄奇;白乳溪、千佛崖唐代摩岩造像,展示着佛教文化和石刻艺术的发达;自明代以来,这里战乱频繁,留下了丰富的古战场遗址;麻坝石林,当年白莲教通江蓝号义军的营垒仍在沉默中诉说那段尘封的往事;“湖广填四川”所形成的移民文化丰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