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曹刿论战》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684年鲁国与齐国的一场战争。当时,齐鲁两国都在现在的山东境内(齐都临淄,鲁都曲阜),齐国是大国,鲁国是小国。公元前682年,鲁桓公出访齐国,被齐襄公暗杀。鲁桓公死,他的儿子庄公继位。由于齐襄公无道,他的弟弟小白预知齐国将有叛乱,便和鲍叔牙跑往莒国(现山东莒县)寄身。鲁庄公八年,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君。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逃往鲁国。鲁庄公九年,齐国大夫雍廪杀死公孙无知。这时,齐国无君,鲁庄公欲送公子纠回国为齐君,但齐襄公的弟弟小白先入齐即了君位,是为桓公。桓公因为鲁国欲纳公子纠的事,怀恨在心,在桓公即位第二年,就是公元前684年,率军攻打鲁国,进行报复。这就是《曹刿论战》所记载的齐鲁长勺之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读懂文本:概括每段段意。并按提示划分 每段的层次。 请大家把第一段分成二层,找出起止句。 请大家将第三段结构分一分。(提示:既克,公问其故——作用是什么?) 2、曹刿的身份怎样? 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 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 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① 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② 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读第二段,讨论下列问题: (1)在战斗中,鲁军反攻的时机在什么时候? (2)鲁军追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齐人三鼓”之后 “辙乱旗靡”之时 齐读第二段,讨论下列问题: 1、哪些地方体现了曹刿杰出的军事才能? a.选择了有利于鲁军转入反击的阵地长勺,让 敌军深入鲁境,好让鲁军以逸待劳。 b.选择了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彼竭我盈”的时 候,采用了“敌疲我打”的作战方针。 c.选择了开始追击敌军的正确时机,在齐军“辙 乱旗靡”时,抓住战机追逐敌人,取得了战争 的胜利。 (2)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场上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鲁庄公鲁莽无知,再一次表现了“肉食者鄙”。战斗一开始他就要击鼓进军,忘记了自己是弱军之师;齐军一退他就要下令追击,全不知有诱敌、埋伏之事。而曹刿却知己知彼,重视调查研究,在“击鼓”和“逐师”上表现得果断、谨慎、仔细,能够正确地捕捉战机,战胜强敌,表现了他卓越的指挥才能。 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择战机的呢? 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抓住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二段:写战争过程 齐读第三段,思考下列问题: (1)本段写的什么?曹刿的解释分哪几 层意思? 写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 分两层意思,一是攻击的缘故,“彼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战机;二讲追击的缘故,表现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 战后结论 曹刿为什么要在“齐人三鼓”后,才曰“可矣”? 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他 看到了什么? (齐人三鼓正是“彼竭我盈”之时。) (“惧有伏焉” ) (“辙乱旗靡”) 政治远见 论战前准备 请见——肉食者鄙 何以战—取信于民 分析人物形象 军事才能 从战指挥 齐人三鼓——反击 下视探望——遂逐 * * * * * * * * * * * * * * * * * * * * 曹刿论战 《左传》 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 ① 事件发展的线索: 迎战——备战——胜战——评战 ② 人物活动的线索: 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第一段:战前曹刿和鲁庄公论述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曹刿跟乡人的 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第二层(从“问:‘何以战?’”到段末)曹刿 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 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第三段: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 第一层(从开始到“故克之”)要选择“彼竭我 盈”的时机发动反攻,回答了为什么 等待“齐人三鼓”后“鼓”的问题。 第二层(从“夫大国”到段末)作战中必须注意 判断敌方意图,说明了他“下视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