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命下的舆论监督审终稿.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使命下的舆论监督审终稿

新使命下的舆论监督 郝莹 关键词: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中的观念之争,从历史沿革和现实需求探索了舆论监督的意义和特点,以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对新闻传播事业在法律和道德层面的要求。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 中央领导在看望《焦点访谈》栏目组全体工作人员时:“和政府重视舆论监督,人民群众欢迎舆论监督,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从1987年开始,“舆论监督”连续五次出现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十三大报告指出,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十四大报告指出,要“重视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逐步完善监督机制,使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十五大报告指出,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十七大报告强调, 当民生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主旋律,成为党和国家长期的工作重点时,必须看到,民生的问题不仅仅局限在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在于公民自身的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进一步发挥。这正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监督在实现这一目标的伟大征程中,同样肩负重要的历史新使命。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和任务下重新审视舆论监督,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舆论监督 一个时期以来,什么是新闻和大众传播事业的核心价值和核心功能成为业界争议的热点。一种新的意见是将其视为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组成部分,把在市场上是否成功作为成败的关键。因此,一些都市类报刊、一些网站大量提供B2B\B2C以及娱乐体育信息。毋庸置疑,这是人民群众所需要的。但新闻媒体的政治功能永远是处于第一位的,在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舆论监督就是政治功能中核心的内容之一。 政治文明的精义在于宪政,体现这些宪政表现在基本的政治制度中以及政治制度之外普遍的监督制度,首先和最重要的是新闻媒介对政府的全方位监督。政治文明离不开健康的新闻舆论,其中,必然包括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政治过程尤其是对政府的决策和施政过程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公民社会需要普及公民的教育和媒介素养,通过媒体这个纽带和教育工具,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具有公共道德感和参政意识。 “舆论监督”是中国共产党正式文件确认的概念,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1992年党的十四大、1997年党的十五大,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均有这个概念。从党的工作角度,舆论监督被视为一种对党政权力组织的公开的监督形式。 本来意义上的舆论监督,是指公众对各种权力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等等,自由表达看法,从而对议论客体成形的一种客观效果。这种监督是一种自在的、无形的精神性力量,监督渠道多样,意见表达包括赞扬、批评两个方面。 在我国,通常所说的“舆论监督”与本来意义上的舆论监督有较大差别,它指的实际上是“传媒监督”,因为大众传播媒介通常被视为“舆论界”。传媒监督的对象主要是党政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其意见表达的方式是媒介对党政工作中存在的缺点给以批评性的报道。“舆论监督”成了“传媒监督”,在此有必要强调的是,二者实质上是存在差别的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精神,舆论监督的主要对象是各级权力组织,而不是非权力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媒体在其中的职责是,以审视的眼光,敏锐地发现领导的失职,并及时监督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问题。但是目前舆论监督中也包括了媒体一定程度上代行司法和行政职责的现象,如检查劣质产品、调查恶性事故等。这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将传媒监督和某种程度上媒体代行公共政治权力统称为“舆论监督”,因而使舆论监督的外延扩大。 我国舆论监督应以预防职务犯罪为主。2003年12月至2004年7月由深圳市人民检察院草拟并四易其稿的《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写入法规,规定新闻媒体应当对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新闻记者在预防职务犯罪采访工作过程中享有知情权、无过错合理怀疑权、批评建议权和人身安全保障权。对新闻媒体揭露出的问题,主管部门应当在7日内进行全面调查,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不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的,将由上级机关或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监察机关或主管部门将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该草案已提交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如果通过,将成为新闻监督权的重要突破。目前更多的现实情况是,媒体的舆论监督往往仅限于对职务犯罪的后期揭露,这样,媒体对职务犯罪的新闻报道很难起到对职务腐败的监督、预防和前期遏制作用。

文档评论(0)

377438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