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工法

環境技術概論 數位學習課程 環境資源管理系 許信儀 老師 syhsu@ocit.edu.tw 第五單元 生態工法概述 一、台灣生態環境現況 二、生態工法內涵 三、生態工法新思維 四、生態工法推動的成果 五、結語 二○○二年聯合國在南非約翰尼斯堡召開的永續發展高峰會議,與會代表皆認為保護及管理自然資源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易言之,惟有確保環境系統的永續,人類社經活動才能持續不墮。 此次地球高峰會並制訂永續行動計畫書,提出五項工作重點:致力消弭貧窮、與民間團體建立維護永續的夥伴關係、改變不永續的消費和生產形態、加強自資源的永續管理及維護生物多樣性。 行政院永續會宣示二○○三年為永續元年,揭櫫台灣維護環境資源永續的決心與行動力。 九二一地震造成台灣生態環境重創,車籠埔斷層附近死傷慘重,充份暴露出台灣地質環境的脆弱及大自然反撲的可怕!過去三年裡在中部土石流災區的調查顯示:崩塌地的形成除因九二一地震形成的坡地裂縫及土石鬆動外,絕大多數皆起因於人為的過當開發。 過去以經濟為前提土地開發政策。五十年來台灣的各種經濟「怪現象」頓時遭逢大自然的驗收,全成了不堪一擊的玩具。超限利用成為台灣坡地的頭號殺手,讓我們不得不好好思考-台灣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一、台灣生態環境現況 溫室效應、環境污染、過度開發及棲地破壞的警訊從世界各地傳來。據估計地球上每十五分鐘,就有一種生物即將面臨滅絕,從生態系的角度來策:人類百年來的文明,對地球或許祗是一場生態浩劫。全島土地面積有73.6%為高山、丘陵及台地,坡度陡峭河川下切極深,屬於極容易引發崩塌的自然環境。 在東西守144公里、南北394公里,幅員3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蘊育著冰河時期孑遺的高緯度動植物,豐富的原生物種高達36,000種,形成全球罕見的台灣亞熱帶生態奇蹟,其中33%屬台灣特有種。 目前台灣環境所面臨的不永續現象: (一).過多的道路闢設 1. 過多不必要的開挖,使得坡面更加不穩定。 以Bishop在美國西部七州坡地所做的土壤沖蝕資料顯示:以自然坡地的地表逕係數為1計算,栽高冷蔬菜、高冷水果的逕流係數,將提高為3.5至4倍,若是開挖道路將遽增為124,足證道路的開挖,對坡穩定造成極大的威脅。 2. 水泥噴漿扼殺坡地生態,造成景觀嚴重破壞。 道路邊坡大量利用水泥噴漿穩定坡面,不僅嚴重戕害生態景觀,且因大面積的陡坡開挖,若未能從源頭找崩塌的原因,做適當的截水及排水工,而直接以水泥噴漿灌灑坡面,反而形成坡面持續崩塌的隱憂。生命總會找到出口,大地終將解脫束縛,生態景觀所遭受的亟待長期修復。 3. 明隧道將坡面崩塌問題,轉移至河川下游。 過去為解決道路坍方阻斷行車而興建的明隧道,無疑將坡頂崩塌的危險,移轉至河川下游,明隧道雖然暫時解決封路的窘境,卻造成下游河床土石淤積,河道兩旁隨時會有洪水氾濫潰堤的潛在危險,成為下游民眾揮之不去的夢魘。 4. 價格昂貴的型框植栽,增加坡面的負荷。 隨著民眾對生態環境的重視,近年來為配合景觀綠化,公路單位也改以型框栽來取代過去大積的水泥駁崁。雖然在水泥框架內栽植綠草看似「生態」,卻因加重坡承載,不但無法穩定道路邊坡,反倒顯得既多餘又浪費。 (二). 河川海岸 1. 攔砂壩影響河川砂石補給,魚類洄游生態。 傳統水泥攔砂霸未能有效將雨水及土石分開,且因水泥攔砂壩興建,阻斷上游砂石流向下游,致影響下游河川沙石的天然補給,台灣迄今已建造3000餘座攔壩,不僅妨礙水中魚類洄游產卵,並造成沿岸河溪生態的嚴重破壞,攔砂壩堪稱台灣河川生態的頭號殺手。 2. 低水護岸束流,形成與河地影響跨構造物結構安全。 傳統工法為有效利用河川土地,採行的低水護岸設計,因減少河川行水斷面,所以必須加高堤防,且為方便行水速度,更以投擲沈箱的工程方法施作,以 隱低水流速度,這樣的河川整治工程隨處可見。 3. 截彎取直改變河川生態,引發洪氾及潰堤的危險。 自然蜿唌的河道、深潭、淺灘,周遭的腹地可延緩洪水下移,甚至是形成洪水平原,不僅可提供生物多樣性棲地。 4. 河川、海岸消波塊充斥,嚴重破壞景觀生態。 自然的河床及海岸邊有各種不同形塊的石塊,能提供絕佳的消能作用,製造深瀨、淺淵等不同的棲息環境,供水中生物悠游生活。「專利形狀」的消波塊,台灣有三分之二的海岸都有投放消波塊。 二、生態工法內涵 一九九二年聯合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第一地球永續高峰會議,提出「人類正處於關懷永續發展的中心」、一九三八年由德國工程師Seifert提出將生態工法應用於河溪整治,一九六二年美國生態學家Dr.Odum 首度引介做為系生態分析迄今四十年,並於一九九一年瑞典Trosa舉辦第一屆大型研討會。台灣早在一九八九年即引介生態工法應用於環境政策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