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楼空书散中国传统书文化何去何从.doc

人去楼空书散中国传统书文化何去何从.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去楼空书散中国传统书文化何去何从

人去楼空书散 中国传统书文化何去何从   修缮一新的铁琴铜剑楼 舒也摄   借助藏书楼这一重要载体,多管齐下,可以有很多措施来加强书文化的传播。在服务读者方面,形成与图书馆、博物馆等错位、互补的格局。   只要各方努力营造浓浓的阅读氛围,中国传统的书文化一定会薪火相承,渊源流长。   我对藏书楼情有独钟,凡遇相关资料,必欲先睹为快。对一些著名藏书楼,套用一句古语,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近闻常熟铁琴铜剑楼已花巨资修缮一新,欣喜之余,油然忆起很早就知悉的千古佳话,关于这座藏书楼五代收藏善本,终归国家所有的隽永故事。   常熟自古文风淳厚,私家藏书冠称海内。在国内知名的藏书楼就有赵用贤脉望馆、钱谦益绛云楼、毛晋汲古阁、钱曾述古堂等。而铁琴铜剑楼在这些藏书楼中,无疑是最为著名和出色的一家。其创始人瞿绍基,是前清不得志的小官,后辞归做了乡绅。他嗜书如命,广购善本,十年聚书十多万卷,遂专为筑室庋藏,书楼初名“恬裕斋”。到了儿子瞿镛时代,喜好乃似其父,可谓子承父业,他不惜重金购藏别家书楼散出之精本,仅宋元版本就达三百余种,使更名后的铁琴铜剑楼与山东海源楼,浙江八千卷楼、皕宋楼一起,并列晚清四大藏书楼。瞿氏到第三代瞿秉清、瞿秉渊昆仲时,战乱频乃,私家藏书楼屡屡毁于一旦。兄弟俩千辛万苦将藏书迁徙多处,分而藏之,得于幸存十之七八,可谓功不可没。瞿氏第四代传人瞿启甲,一改秘籍不示于人的传统陋习,广为刊刻和影印古籍,使之家弦户诵,服务社会。他还留下遗嘱:“书勿散,不能守,则归之公。”寥寥数语,彰显了古代藏书家化私为公的文化情操。遵循他的遗愿,其儿子瞿济苍、瞿旭初、瞿凤起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悉数将宋元明清各代古籍善本捐献国家藏于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时任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先生为之感慨道:“铁琴铜剑楼藏书,保存五世,历年逾百,实为海内私家藏书中最完整的宝库。”   由这一典型的藏书故事,我想到京城的韦力先生。他是国内巡访、研究藏书楼下力最勤、成果最大的一位藏书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历二十余年,遍访国内大小藏书楼不下百余座。披星戴月,殚精竭虑,奔走于大江南北,“其中之甘苦难于尽述,然却保留下大量资料及照片”。从十多年前出版的《书楼寻踪》,到正在撰述的皇皇三大卷本记述中国私家藏书楼寻访的专著《落日楼头》,细分缕析藏书楼的渊源历史,积累下珍贵的藏书文化。不少藏书楼,真的藏在穷乡僻壤间,经韦力先生的发掘,遂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得以妥善保护。每获此类信息,是韦力最感欣慰之时。可见功不负人,功德无量。他践行着自己所言:“用行动来做实证,提醒人们注意到藏书楼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价值”。   星移斗转,世事更替。时代列车无情地飞速疾驰,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藏书楼已与现代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年轻一代读者,对藏书楼已无多少形象感觉,只是从字面上获得些许肤浅认知。那么,对于存世几百年的藏书楼,以及绵延几千年的中国书文化,如何在当下得到传承和弘扬,将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   首先,藏书楼是中国文化遗产,是应该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近年来,经过有识之士的大力呼吁,已成为各级主管部门的共识。大家逐渐明白,这是我们老祖宗留给后人的宝贝,是文化前贤苦心经营的传播书文化的主要场所,不但要禁止任何野蛮无知的拆除、损毁,而且应列入保护名录,竖碑明示,加以妥善保护。有的作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的列入省级甚至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这等于说,从法律层面上,给藏书楼增加了一道“保护神”。有的地方,如宁波天一阁、南浔嘉业堂等藏书楼,不仅得到善护,还扩大地盘,配置绿花,加固围墙,形成一个对公众开放参观的重要人文景观。   其次,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藏书楼,在当下文化语境中,当更好发挥对于书文化的承继、传导的重要作用。过去的藏书楼,顾名思义是藏书处所,这些藏书楼确实为子孙后代保存了大批珍贵的文献典籍,如果没有民间藏书家的大批私人珍藏,古籍善本就难以留存到今日。所以说,藏书是藏书楼的主要功能。但是,它还有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作为藏书家及文人学者校勘书籍、读书研究的主要场所。为了使藏书内容准确,没有舛误,他们将多种刊本进行比对,通过勘订,改正原书中的错处,以免以讹传讹。不少藏书家也是功力深厚的校勘家、目录版本学家。对于一些珍稀孤本,还进行刊刻影印,化一为百为千,让天下更多人得益于此。由收藏保护,到研究流布,这就体现出古代藏书楼的两大主要功能。   然而,从晚清到民国,由于西学东渐,公共图书馆的兴办,加上连年战火不断,私家藏书楼已日见式微,走完了它的历史步履。更因为建国后公共图书馆的一统天下,进行图书资源的集中管控,几乎压尽了藏书楼的生存空间。稍大规模的藏书楼,多是“人去楼空书散”,无甚名气的藏书楼,则随意一拆了之,夷为平地而不复再现也。   随着近年国家对文化事业支持力度的加强,以及旅游市场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