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化学教学论》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生课程《化学教学论》试题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 名: 任志伟 单  位: 河南郸城一高 专 业: 化学 考试科目: 化学教学论 考试分数: 2013年 3 月 3 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课程名称 化学教学论 姓 名 任志伟 单  位 河南郸城一高 专 业 化 学 2013年 3 月 3 日 题 号 分 数 签 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总 分 评阅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化学教学论》考试题 一、选择题 (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1关于STS教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目的是精英教育;B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 C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D 重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整合; 2 关于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学生做实验,就表明学生在探究;B讨论是一种探究形式 C能探究的内容,就一定要探究;D教师演示实验不是探究活动 3 化学课程与教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D ) A教材和课本是一回事情;B一个课程标准,只允许编制一套教材; C高中学生至少修6学分的化学课程;D 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 4下列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内容的是( A ) A化学与社会发展;B化学实验; C物质的化学变化;D物质构成的奥秘 5 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是( BCD ) 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C重视学习情景的创设; 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 二、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每题2分,共计10分) 1、氢气和氟气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发生化学反应。( √ ) 2、观察方法就是指看的方法。( × ) 3、挂在教室墙上的化学家画像也可以认为是课程。( √ ) 4、新课程中,讲授法也可以用。( √ ) 5、进行实验是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的主要探究形式。( √ ) 三、简答题(共计40分)。 1、怎样理解化学教学的“两贴近”?(5分) 答:化学教学的“两贴近”是指“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这应当看成是化学教学改革的一条原则,而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或体现化学重要性的一种策略。所以在组织教学和选择教材时,应该把握住二者之间的差别。过去的教材所采用的手法,应当认为是很不理想的,也许当时认为讲一点和生活或健康有关的常识,就是贴近生活,很少考虑这里所讲的生活和中学生的实际生活或思想是否真正贴近?也许认为讲一些基本化学工艺过程,介绍一点环保常识或概念就算是贴近社会,很少考虑这样的内容是否真能使中学生产生贴近社会的感觉和萌生出社会责任感。更为重要的是,正是这种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感受和体会,如果能和化学教学目标密切相关,就可以成为启发和启动学生创新意识与思维过程的一种开关和“样板”。应当承认,我们的教学和教材过去在这方面是存在着严重缺陷的,是一个值得大家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化学是一门密切联系自然、生活和社会的学科。化学教学,要拓宽学生的化学视野,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能力。我国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怎样理解“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5分) 答: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