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河探究”案例三则柏城刘德润.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胶河探究”案例三则柏城刘德润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论文 “胶河探究”案例三则 山东省高密市柏城中学 刘德润 闫冬梅 邮编:261500 电话:0536-2576028yai)”的说法。 为验证“燕不过胶(河)”这一谚语的说法,她们牺牲了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专门观测空中春燕在胶河上空的飞行情况,并向沿河散步的老人打听“燕不过胶(河)”的意思。最后她们得出结论:“燕不过胶(河)是用来形容胶河河床之宽,河水之远,河水之激…… 同学们听到她们的陈述,均被她们的严谨精神所感动,增添了对家乡的了解和感情。 赵春华小组:赵春华是学校有名的“大文豪”,是莫言忠实的崇拜者,自称为“莫言第二”。他们的探究成果是两个未曾听说的故事: 明朝末年,一相国之子因看不惯朝廷中的尔虞我诈,便外出寻找世外桃源,以清闲之心,安度一生。当来到胶河岸边,见这里地肥水美,绿树成荫,便在胶河东岸筑茅庐三间,以吃酒、读书、垂钓为乐,直至晚年。 更有趣的是,清朝乾隆帝一日打猎至胶河岸边白羊山下,见山上树木参天,梨花盛开,山脚河中鱼翔潜底,风光煞是好看,不免恋恋不舍,沿河行止晏王庙,凭吊了晏婴冢,方离开…… 王晓华小组:王晓华是班中的地理课代表,他对高密地方志颇有浓趣。为查胶河区域的行政归划,他与其他两名同学到市民政局借阅《高密地名志》,详细查阅胶河两岸历史上的行政归属。发现,在历代行政变迁中,胶河东岸村庄时属胶州,时属高密,但河西几乎没有村落属于胶州。他说,既然胶州是胶东(地区)的范畴,那么,胶河就应是胶东地区的西界。 王晓华等的发现被时任高密市教委主任的李希贵得知。有一次,他与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杜希福谈到这件事,令杜处长大感兴趣,他说,我们总是说胶东,从来不知西到哪里。我在胶河边长大,也不知道胶河是胶东的西界线。这些学生真了不起! 为胶河“查体”“验血” 《思想品德》教材中“我国面临严重的资源环境”一课有这样一副插图:工厂在排着污水。面对污黑的河水,儿子问爸爸“爸爸,你小时候真的在这里游泳吗?”上课时,学生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漫画,有的赞同,有的质疑。我灵机一动,那么我们身边的胶河又怎样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水尽鱼亡”,有的说:“满身创痍”,有的说:“后果可怕”!我见同学们群情激昂,便说:“空口无凭,谁能说出准确的情况?”学生们个个面面相觑。 于是,我布置了一次社会实践作业,要求同学们利用节假日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完成以下任务: A、5年、10年、20年以前的胶河水怎样? (办法:调查胶河两岸年龄50岁以上的老人。) B、河中的水生物(鱼、虾、河蚌)等情况,与10年、20年以前有无增减?为什么? (办法:听老人们讲) C、现在的水质情况如何?原因是什么?最好是有真实的数据。 (办法:自己写体会,听人们说原因。) D、围绕真实情况写出调查报告,得出体会。 当时我想,能有一半同学能真正按要求去完成就不错了。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全班学生全面响应,更为可贵的是,学生赵冀北、孙元栋、王敏、李超、宿建佳等同学牺牲了中午午休时间,各自带上容器,分别从全镇范围内的几个拦河坝前取来水样,先用眼观察,对比水的清晰程度。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孙元栋拖上自己当化学老师的爸爸到化学实验室,通过蒸馏、滴定管实验等办法,测量出几个点的水质被污染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报告。个别小组竟以“从自身做起,保护母亲河”为题,以倡议书的形式完成了作业;也有的以“经济要发展,环保必先行”为题,谈自己的看法;也有的以“给镇长的一封公开信”的形式,直言某企业对胶河水资源的破坏,发出了“千招(商),万招(商)保住一方水土是高招”的呐喊。 一份引发镇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的研究报告 前年8月,高密市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在不足3个小时内降水达400多毫米,日常最大承受量是300立方米/秒的胶河柏城段,流量猛增至500立方米/秒,另经全镇党员干部奋力抢救,但仍使全镇5个地方河堤决口,全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人均4000元。这自然成为包括学生在内的人们关注的问题,我们努力把握学生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一方面组织学生写在抗洪中的英雄事迹,一方面组织学生沿河调查,查找洪水发生的原因及补救措施。以此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初二·三班邱鹏、刘鹏、周庆国等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去访受灾农户、镇水利工作人员,沿河观测、记录。他们在分析数据、综合权蘅的基础上,总结出该镇胶河易发洪涝灾害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平堤、毁林、挖河掘沙、土,以及拦河坝设计上只重抗旱蓄水,忽视防洪泄水等因素,并本着“灌排兼顾,旱涝并防,科学规划,综合开发”的原则,提出了治理方案,指出针对胶河两岸为沙质黄土,易流失、风蚀等问题,应改“几”字形河道为“一”字形河道,并用水泥或石块,来护河防堤,加强两岸的绿化、美化工作,以

文档评论(0)

wj384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