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研究方法 - X射线衍射.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分子研究方法 X 射线衍射 X射线的发生和性质 1895年德国的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在相对阴极的金属阳极上发射出一种新的射线,虽肉眼不可见,但可从其引致铂氰化钡荧光屏发光而察知。由于当时人们从未知晓此类射线,所以称之为X射线,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伦琴的发现,也称之为伦琴射线。 X射线的性质与可见光线有差异,例如:穿透力强, 可透过一些可见光不能透过的物质,如黑纸、皮肤等;荧光效应,可引致荧光物质如ZnS、CdS、NaI等发出荧光;电离效应,可使气体发生电离;感光效应,即使底片感光;杀伤效应,可以杀伤生物细胞;在电场作用下仍作直线传播;穿透物质时可以偏振化,各种物质对它的吸收系数各不相同;各种物质对X射线的折射率,n?1,所以它不可能像可见光那样利用折射效应来聚焦和放大;基于上一点的原因,其在两 种物质界面上全反射的临界角仅为10’~30’;当它穿过晶体物质时,出现衍射现象等等。 从X射线的晶体衍射效应等使人们最终认识到它是一种电磁波,当然它同样具有波粒两重的特性,它的波长介于紫外线与?射线之间,约在0.01~100?。硬X射线(?=0.05~1?)穿透力强,常用于金属探伤与医学透视;软X射线(?≥1?)中,?=0.5~2.0?的波段被用于晶体的结构研究,因这一尺度恰在原子间与分子间的间距范围,若波长太短,例如?0.5?,则晶格的衍射集中于低角度区,不易分辨;若波长太长,例如?0.5?,则X射线途经空气与试样时,吸收严重,不利测量。 X射线衍射的发现 1895 W. K. R?ntgen (德) 发现X射线,认为是短波长的“以太横波”。 1901年,获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1 R. D. Francis & H. William (美) 出版《X射线在医学上的应用》,放射治疗开始系统化。 1905 C. G. Barkta (英) 研究X射线的散射和吸收时,发现X射线的偏振现象。 1908-1909 B. Walter & R. Pohl (德) 发现X射线经过尖劈形光阑出现模糊的干涉条纹。 1910 P. P. Koch (德) 用测微光度计测量了Walter-Pohl相片上的干涉。 1911 C. T. R. Wilson (英) 发明云雾室,证实X射线的电离作用。 1912 A. Sommeffeld (德) 根据Koch测量的结果,计算出X射线的波长约为4?10-8 mm。 1912 M. von Laue,W. Friedrich & P. Knipping (德) 发现CuSO4·5H2O结晶(三斜晶系)出现X射线衍射斑点,但尚未诠释。 X射线衍射的运动学理论 1912 M. von Laue (德) 和W. Fredrich与P. Knipping通过ZnS、PbS和NaCl结晶(立方晶系)的X射线衍射,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性,提出了Laue方程,指明在NaCl晶体中,没有NaCl分子,而是以Na+和C1?离子形式存在——近代结晶化学开始发展。191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2~1913 W. L. Bragg & W. H. Bragg (英) 建立X射线反射公式—— X射线晶体学诞生。191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X射线衍射的动力学理论 1913 C. G. Darwin (英) 提出X射线衍射的动力学理论,解释了完善晶体的初级消光与镶嵌晶体的次级消光。 1916 P. P. Ewald (德) 发展X射线衍射的动力学理论。 1931~1960 M. von Laue (德) 进一步完善了X射线衍射的动力学理论。 1941 G. Borrmann (德) 完善了晶体的异常透射理论。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N. Kato (日) 建立衍衬干涉现象球面波的衍射理论。 1962~1968 S. Tagaki (日) 建立畸变晶体衍射动力学的普适方程。 1974 E. A. Stern (美) 提出吸收限精细结构理论(EXAFS)。 倒易点阵理论 1913 P. P. Ewald (德) 根据Gibbs倒易空间的观念,提出倒易点阵的概念,以及反射球构造法。 1916 P. J. W. Debye (荷)&J. A. Schemer (美) 发明粉末法测定晶体的结构。1936年,Debye获诺贝尔化学奖。 X射线谱学 1906~1909 C. G. Barkla (英) 发现化学元素的特征X辐射,即标志X射线谱。191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3 H. G. J. Moseley (英)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