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商检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商检制度
对我国经济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影响
一、从历史的观点看,我国的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与国情国力相匹配,并为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促进作用
商品检验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可以追溯到种植业、养殖业及商品交换的发端时期,而进出口商品检验则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海外市场的开拓与扩大逐步发展起来的。
㈠我国古代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的萌芽与产生
据记载,我国从西汉起就开始有了“商品检验机构”。在汉文帝时期,朝廷在长安、成都、洛阳、邯郸等地设“有令署”。主要负责定期鉴定度量衡、评定物价、检验商品质量等工作。我国唐代曾专门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到了宋代,中央设立“榷易院”,在地方设立“市舶司”或“市舶务”,都是含有检验检疫功能的常设机构,并制定了市舶条例。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内容比较充实、规定比较具体的管理外贸商品政府法规。我国明代还对输入输出的商品、动植物产品实行严格检查,用勘合制度防止携带假冒、伪劣的商品的进出。清代则在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等地开设了4个通商口岸,并设正副监督各1人,对往来商船经监督盘验许可后,方可进行贸易。
在我国古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许多朝代都制定市舶使规程、设立官方管理外贸的机构,对度量衡实行检查,规定商品标准、品种管制、实施勘合制度以及检查盘验制度等,这些都说明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在我国古代已经萌芽,并孕育成长。
㈡我国近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的确立与演进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倾销产品、掠夺资源,纷纷到中国建立了检验检疫机构,控制了我国包括检验检疫鉴定业务在内的一切对外贸易活动。据统计,1900年前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的洋商公证行、检验检疫机构达200多家,这些洋机构林立在全国各大口岸,垄断和包办了全部的检验检疫以及公证鉴定业务。
??? 为了发展中国对外贸易,旧中国地方政府、商人团体、外国商人先后在中国设立了检验机构。1864年,由英商劳合氏的保险代理人上海仁记洋行代办水险和船舶检验、鉴定业务,这是中国第一个办理商检业务的机构。1927年12月,美国规定所有进口的毛、革、肉类必须由出口国兽医出具证书,证明家畜在宰前宰后检验合格方准进口,对此,我国京、津等地肠衣商为维护其利益,要求政府尽快建立检验机构,1927年10月5日,北京政府农工部发布了我国官方最早的的检验检疫规章《毛革肉类出口检查条例实施细则》,并于当年12月成立了毛革肉类出口检查所,办理出口肠衣和肉类检验出证。
此段时期,在中国境内虽然先后成立了许多检验机构,但各自为政,没有统一检验法规,没有统一组织机构,有的检验机构时办时停,有的检验机构出具的证书国外不承认,直接影响了旧中国的对外贸易。有些商人贪图小利,掺伪作假,使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如蚕丝、大豆、茶叶、桐油等品质下降,出口量锐减,外贸逆差严重。1928年12月31日,中华民国政府工商部颁布了《商品出口检验暂行规则》,规定对生丝、棉花、茶叶等8类商品实施检验。1929年,先后成立了上海、汉口、武汉、广州、青岛商品检验局。从此,中国有了国家设置的商品检验机构,开展了出口棉花、茶叶、生丝、花生、烟叶、猪鬃、火腿、肉类罐头、麻制品、豆类等商品的检验工作。1934年12月4日,国民党政府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进出口商品检验大法《商品检验法》,将检验范围扩大到对输入输出商品都实施强制性检验,明文规定“应施检验之商品非经检验领有证书不得输出输入。”
旧中国的商品检验,虽然有法律法规作依据,官方也设立了商检机构实施检验工作,但由于中国当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其商检证书得不到国际上的承认,只作为国内通关使用,不能在国际上作为交货、接汇、计费、计税和处理索赔的有效凭证。尽管当时的商检制度还不完善,旧中国的商检机构还不能很好地完成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职能,但通过实施强制检验,客观上阻止了一部分不良商品的输出与输入,同时促进了出口商品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的形成与完善。
1、新中国成立后商检机构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19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部,在国外贸易司内设商检处,统一领导全国商检机构,并下设上海、天津、广州、青岛、汉口、重庆6个商检局和4个商检处。根据我国政府当时“对外贸易管制”的基本政策,1950年3月,中央贸易部制定了新中国第一个《商品检验暂行条例》(草案)和《实施细则》,规定了输入输出商品检验的范围,并规定“凡输入输出商品的衡量、鉴定等公证事项,统一由商品检验局办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商检工作集中、统一的特点。作为统一的法规,同时公布了全国统一执行的《种类表》和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办法等。如《检验费率表》、《出口限期表》等,统一了全国“检政”。1950-195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三一SY235C9I2KS维护保养手册.pdf VIP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PPT课件.pptx VIP
- 陶瓷原料及配方基础.ppt VIP
- 茶小绿叶蝉的防治课件.pptx VIP
-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7588-2003.docx VIP
- 2023民航特种车辆操作工民航特种车辆操作工试卷(练习题库).docx VIP
- IEC 60840-2004 额定电压30kV(Um=36kV)以上至150kV(Um=170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试验方法和要求(中文).pdf VIP
- 22G101 三维彩色立体图集.docx VIP
- 混凝土混凝土.ppt VIP
- 沈萍微生物课件第3章b.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