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县十二五林业发展成就综述
县十二五林业发展成就综述
一座座山岭翠绿吐露,一条条河流碧波荡漾,一棵棵树木枝繁叶茂……走进**,便走进了生机盎然的青翠画境;走进**,便踏入了一片绿色的世界!
生态**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后发赶超,迸发出跨越发展的无限活力。
生态林业点、线、面,立体布局、全面推进,改善生态,补齐发展短板……
四大产业集群蓬勃兴起、经济果木林发展提质增效、茶树良种繁育推广快速推进、涉林惠民政策全面兑现落实,民生林业推、拉、带,多措并举,重点突破、促进增收,惠泽林农群众……
“十二五”以来,全县林业发展成效显著,大地增绿、生态增量、林农增收、社会增彩的“四增目标”在全县林业的跨越发展中加快推进和实现。
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竹子之乡、**省林业产业强县、**省现代林业产业重点县……一系列荣誉称号,正是对**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力印证。
77.34%的森林覆盖,161万亩林竹吐翠,419条大小溪流纵横山野,让**成了一片绿色的海,一座林中的城,成为人们寻求清净自在的“世外桃源”,成为人们放松心情、休闲养生的“天然大氧吧”。
林立景致,绿色崛起。截至2015年底,**县全年实现林业产业综合收入58.2亿元,农民人均林产业可支配收入4000元,林业对GDP、财政收入、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均占到三分之一以上,成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
加快增绿强生态,补齐发展短板
绿色,是**的本色,也是**的一张亮丽明片。
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大林业、大生态、大产业”的山区林业发展之路,**以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为载体,坚持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梯次推进,造林绿化步伐不断加快。
“十二五”期间全县改林造林护林硕果累累,生态格局进一步优化。全县完成营造林68.96万亩,新改建林区路535公里,有效管护生态公益林63万亩。芹菜坪自然保护区2014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重要的天然物种基因库,有山鹧鸪、云豹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32种,桫椤、珙桐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7种;2015年1月,**国家森林公园获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设立,整个**就是一个浑然天成的森林公园……
大地增绿,城乡添美,统筹推进。当前,总面积6485.93公顷的**国家森林公园正在向多功能综合性森林生态旅游胜地挺进,4.5平方公里的新城区擂响山水慢城战鼓,湖、岸、坡、堤、路景观林带等一大批绿化项目加快推进。
绿色铺展,环境改良,林业“十二五”收官完美。全县森林总面积达到16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637.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7.34%,平均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达到5000个以上,“天然氧吧”名副其实。
绿色在**大地铺展,竹乡逐步展现出一幅山川秀美、风光旖旎的壮丽画卷。
发展产业促增收,惠泽林农群众
“生态银行,小康金库。”**县林业产业的发展壮大,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捷径。
从乐山出发,进入**境内,沿途郁郁葱葱、竹影婆娑。
从阳春三月,到深秋时节,从泥土里破壳而出的竹笋,不仅是餐桌上的绿色佳肴,更承载了当地竹农的致富之梦。
入冬以来,走在巡山的路上,**县建和乡桃花村村民李德琼的心情一如晴天般灿烂。自己和丈夫都在负责该乡1.5万亩笋用林基地管理,每人每月3000元的工资,不出家门一家人年收入可超过十万元。“另外,每年八月笋收获期间,还可以在基地打笋子,至少还能挣上几千元呢。”
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县大力发展林竹经济,绿色、生态的笋用林成为群众脱贫奔小康的绿色银行。全县已发展苦竹、方竹笋用林基地16.5万亩,新改建茶叶基地22万亩,新发展藤椒1万亩,新增产值5.52亿元。坚持“立体开发”,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茶、林药、林菌、林芋等特色种养业,全县林下养鸡、林边种草养兔年出栏500万只,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魔芋等1.5万亩,制菌种20万瓶,每年净增林下经济收入3亿多元。
鼓励林农流转林地或用林地入社,人均年获得流转收益或股权收益1000元;将148万亩森林资源纳入保险范围,覆盖农户7万余户,近年来为8423户林农赔付142万余元。同时,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退耕还林、天保林等补助资金每年达3000多万元,林农人均获得转移性收入150元。
产业发展增效益、财政补贴增收入,林业发展为林农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双轮驱动力,拉上了双重保险带,农民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全县林业发展实现新跨越提供了不竭动力。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让林地重新沸腾
作为乐山首批参与集体林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的试点单位,2014年,**县率先建成集体林权交易平台。平台建成后,集体林权流转信息均可在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同步发布,全国各地的业主可以通过电子竞价等方式参与流转竞标。
“十二五”以来,**共办理林权抵押182宗,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