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5工作面采煤作业规程(修改).doc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105工作面采煤作业规程(修改)

桐梓县水坝塘杨家槽煤矿 采煤作业规程 (采煤工作面名称:11105采煤工作面) 编 制: 总工程师: 矿 长: 日 期: 年 月 日 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方案设计 会 审 表 名称 11105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会审地点 会审时间 参加会审人员 会 审 意 见 防突副矿长 生产副矿长 机电副矿长 安全副矿长 总工程师 矿 长 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贯彻情况 时间 贯彻人 地点 参加学习人员(签字): 目 录 第一章 概  况 5 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5 第二章 采煤方法 12 第一节 巷道布置 12 第二节 采煤工艺 13 第三节 设备配置 16 第三章 顶板管理 17 第一节 支护设计 17 第二节 工作面顶板管理 19 第三节、两巷及端头顶板管理 23 第四节 矿压观测 24 第四章 生产系统 26 第一节 运输系统 26 第二节 “一通三防”与监控系统 26 第三节 排水系统 32 第四节 压风管路系统 32 第五节 供电运输系统 33 第六节 通讯照明系统 33 第七节 煤层注水系统 34 第五章 劳动组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4 第一节 劳动组织 34 第二节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6 第六章 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37 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 38 第一节 一般措施 38 第二节 防治水 39 第三节 风镐落煤措施 39 第四节 运输管理 40 第五节 机电管理 43 第六节 巷道文明生产管理 46 第八章 探放水 46 第一章 概  况 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一、11105采煤工作面概况 11105采煤工作面位于一采区北部,11102工作面上部,工作面走向长度:为运输巷640m 、风巷480m,垂高为80m。工作面采煤方法采用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采煤工艺采用炮采,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伪倾斜角度为30度,倾斜长度为160m。11105采面回采C1煤。C1煤层自燃倾向性为三类,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有爆炸性。 二、11105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11105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一、概 况 位 置 及 范 围 水平 一水平 翼 南翼 采区(盘区) 一采区 系(组) 龙潭组 煤层 C1煤 东至 11102已采完 南至 采区边界线 西至 采区分界线 北至 采区分界线 开采上限标高 +860m 开采下限标高 +780m 地面标高 +400m ~ +1048.7m 邻 区 情 况 实见地质及水文地质简述: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自下而上有: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茅口组(P2m),上统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茅草铺组(T1m)及第四系(Q)。矿区位于黄平坝复向斜之水箐坝向斜西翼南段,地层呈单斜产出,倾向100~120度,倾角为55~65度,平均为60度左右。煤层底板大致沿走向微微隆起,采区内未见大的断裂和褶皱,矿区断层不发育,煤层中局部见小型断裂。 自然灾害及其他:无。 地 面 情 况 及 受 生 产 影 响 程 度 地面建筑、设施等: 本掘进工作面范围内地表附近有零星住房,无需保护的建筑。 地形(地貌、植被地层出露情况): 矿区为侵蚀溶蚀低中山河谷斜坡地貌,分布零星次生疏幼林和片状灌丛草坡等植被,平均植被覆盖率约40%。 水系及地面积水范围: 矿区外侧有长羊蹬河,在由矿区外东侧由东向西径流,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区内中部有几条呈东西向分布的季节性溪沟,除雨季外常年无水。在开采一采区时不会受到地表水系的影响。 采动影响及破坏程度: 开采后会造成地表裂隙,房屋等建筑有一定影响。 区 内 地 质 勘 探 情 况 概述: 矿区范围内因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因此没有进行钻探勘查。 孔号 煤层 见煤底板标高 煤厚 终孔层位 封孔质量 备注 二、地层及标志层 地层 上二叠统龙潭组 主要标志层 灰岩、煤层(线)及黄铁矿 三、煤 层 煤层赋存情况 本采区C1煤赋存稳定,煤层倾角55°~69°,上部倾角较大,越向下越缓;煤层厚度0.65~1.75m,平均1.3m左右;C2、C3煤层不稳定,特别是C2煤层极不稳定,局部可采;C3煤层变化较大,厚度在0.4~3m之间,一般为1.2m左右。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