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 环境卫生学监测管理 咸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 洪 伟 内 容 一、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二、评价(合格)标准 三、监测时限 四、采样及检查方法 五、洁净(层流)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监测 为了有效评价我院(科室)消毒设备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并使监测工作由普遍到突出重点、由重视结果到注重过程的目的、合理规范我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可比性,特作如下规定及要求,望各科室自觉遵守、严格执行: 一、各科室(部门)对此项监测工作,应按规定的要求开展监测项目,严格遵守规定的监测时限,真实规范采样,完整填写申请单。按时(每月底前)做好报表工作。 二、各科室(部门)对每月监测结果要进行效果评价并将资料妥善保管。对不合格项目要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达到不断持续性改进的目的。 三、各科室(部门)对此项监测工作,要务真求实,对不合格项目应如实上报。避免单纯追求合格率,而虚报、闹假、走形式。经核实将按奖罚条例进行重奖、重罚。 四、检验科(细菌室)保证对全院各科室(部门),监测所需合格采样试管、培养皿的供应,并每月做无菌试验。按要求做到培养时限准确、中和剂添加正确、报告结果规范。 五、检验科(细菌室)对各科室(部门)送检的采样标本有不合格,采样不规范,申请单填写不符合要求的,有权拒绝出示报告结果。 六、感染管理科对全院重点科室(部门)的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负责监督、并开展随机抽查采样监测。各科室应积极主动配合,对在随机抽查采样中态度不端正、找借口、推诿等影响工作正常进行的,将按奖罚条例进行扣罚。 七、各科室(部门)监测时间具体安排 ㈠重点科室(部门): ⑴Ⅰ、Ⅱ类科室及相关科室 如:手术室、眼科(手术室)、医学美容科(手术室)、重症加强治疗室、普外科(ICU)、心内科(CCU)、神内科(ICU)、供应室(无菌间)、导管室、血透室、儿科(新生儿室)、产科(分娩室、母婴同室)、妇科(人流室)、药剂科(制剂室)、检验科(血库)、腔镜治疗室、口腔科、感染疾病科等。 ⑵监测时间:每月一次。(6*、12*) ㈡普通科室(部门): ⑴监测范围:Ⅲ、Ⅳ类科室及相关科室 ⑵监测时间:每季一次。 ⑶时间安排: ①外科系列:每季度的第三个月(3*、6、9*、12月)。 ②内科系列:每季度的第二个月(2、5*、8、11*月)。 ③门诊、医技、社区、后勤:每季度的第一个月(1、4*、7、10*月)。 注:有*号的月份加紫外线强度监测。 八、各科室(部门)监测项目、监测时限、采样方法、评价(合格)标准,详见我院《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手册》。 九、执行时间:2009年3月 感染管理科 2009年2月25日 评 价(合 格)标 准 一、医疗用品 1、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2、消毒物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 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 二、使用中消毒剂和灭菌剂(无菌器械保存液) 1、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数应≤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2、使用中灭菌剂(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无菌。 3、化学监测:符合要求,有记录。 三、血液净化系统 1、透析器入口液:细菌菌落总数应≤2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2、透析器出口液:细菌菌落总数应≤20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3、检查结果超标:必须复查。 四、紫外线强度(消毒) 1、日常监测: 包括消毒时间、累计照射时间 和使用人签名。有记录。 2、强度监测: ⑴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辐照强度应≥90μ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辐照强度应≥70μW/cm2。 ⑵30W高强度紫外线灯:新灯的辐照强度≥170 μW/cm2。 3、生物监测: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0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到 99.90%。 五、消毒、灭菌内镜 1、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脑室镜、膀胱镜、胸腔镜等):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消毒后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菌。 六、压力蒸汽灭菌器 1、工艺法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