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矿区概述
1.1.1地理位置
山西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一矿位于沁水煤田北端,太行复背斜西翼,矿区位于山西省阳泉市西北部和盂县东南部,东南距阳泉市10km,地跨阳泉和盂县两市县,行政区划属山西省阳泉市。其地理坐标:
东经113°21′10″~113°31′11″
北纬37°53′17″~37°58′51″。
1.1.2交通条件
一矿的交通运输条件极为方便,工业广场旁有铁路专用线与电气化双轨石太线阳泉车站接轨,运距10km。一矿的公路往南行2km经赛鱼口,和太旧高速公路以及307国道线相连,与阳泉、平定、盂县、寿阳等各市县结成公路网。阳泉市内有一路公共汽车和阳煤集团矿交车直达一矿,交通十分便利。见一矿交通位置示意图1-1。
图1-1 一矿交通位置示意图
1.1.3地形、地貌及河流
本井田位于太行山北段西翼,以落雁垴——庙梁——佛爷梁——王兰山——刘备山分水岭呈大致东西向横贯井田中南部,形成中部高而南北低的地势。井田内地形切割强烈,南坡较北坡更甚,“U”字形、“V”字形冲沟极为发育,其山脊与沟谷多数呈大致北北东向排列于分水岭两侧,尤如羽状,形成了复杂的中低山地形地貌。最高点落雁垴,标高为+1369.3m,北坡最低点为皇后村前的召山河谷,标高为+1035m,南坡最低点为一矿沸腾锅炉房旁的蒙村河床,标高为+766.3m,一般相对高差为300m左右。本井田总的地形地貌特征是:坡陡谷深,地表裸露、植被较少。
本井田河流属海河流域的滹沱河水系。分水岭南坡为桃河水系,主要有保安沟河、芦湖沟河和蒙村河等河流。分水岭北坡为温河水系,主要有召山河、燕龛河、元子沟河、白家沟河、鸽子塄沟河等支流,都自南而北注入10km以外的温河。这些水系的基本特点是受季节性控制明显,为间歇性河流,冬、春季节往往干涸无水,唯到每年的6~9月份雨季时,常因山洪暴发流量剧增,切割强烈。
矿井所在工业场地的蒙村河最大流量为367200m3/h,最高洪水位为803.8m、老坪沟河最大流量为255502.80m3/h。
1.1.4气象与地震
本井田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最大降水量866.4mm,最小降水量240.4mm,平均降水量566.5mm;年最大蒸发量2381.9mm,最小1319.1mm,平均蒸发量1885.9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3倍多。年平均气温最高17.1℃,最低-5.5℃,历年平均10.9℃;阳泉极端最高气温40.2℃,最低气温-19.1℃。1959年4月14日,风速为28m/s(W风),历年平均风速1.7m/s。盂县最大风速为20.7m/s,历年平均2.6m/s。在1989年8月24日20时10分至20时25分,阳泉市遭到1次罕见的飓风暴雨、冰雹的袭击,最大风力12级,最大风速35m/s,为阳泉市历史上罕见。月最大绝对湿度34.l毫巴,最小0.4毫巴,历年平均8.9毫巴。最早初霜期为1980年9月23日、终霜期为1963年4月29日,最大冻土深度0.68m。
山西省地震局于1982年编绘的《全省地震分布及破坏性地震(烈度大于七度)预测图》表明,本井田位于昔阳-和顺县地震带北部边缘。该带由于地处太行山经向断裂带的边缘,是历史上的地震多发带,在省内其活动性仅次于大同——太原——临汾带。
根据国家地震局1976年9月《中国地震基本烈度区划资料》(1/3百万)及晋震发业字(1984)第110号文,阳泉矿区除昔阳县境内基本烈度为七度区外,其余地区均为六度区,本井田处于地震基本烈度的六度区。
从历史上看阳泉地区未发生过六级以上大地震,一般在4.5~5.0级。
1.2井田地质特征
1.2.1地质构造
1)区域构造
阳泉矿区位于沁水盆地东北边缘、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中段西侧、祁吕贺山字型前弧东翼以东。较低序次的娘子关帚状构造、寿阳局部经向构造(西洛南北向褶皱带)分处矿区东西两侧。北抵阳曲—盂县东西褶皱带,老庙山莲花状构造位居矿区南部。新华夏系较低序次的武乡—阳城凹皱带呈北北东向纵贯整个矿区。
由于经过多次不同时期、不同方式、不同方向区域性构造运动的综合作用,特别是受新华夏系太行隆起带及山西中部纬向构造带阳曲—盂县东西褶断带的影响,本区形成了一个东北高而西南低,沿北西走向、南西倾向的大规模的单斜构造,在这个单斜面上,次一级的构造以波状起伏的短轴褶皱构造为主,层间的小型断裂构造次之。
2)井田构造
一矿井田位于矿区大单斜的西北部,其构造形态基本上呈一单斜状,其走向为北西,倾向为南西。沿单斜走向和倾向均发育有次一级的较平缓的褶皱群和层间断裂构造,局部地段发育有陡倾挠曲,本井田陷落柱较发育,大部为砂岩及泥岩。
(1)褶皱
在井田单斜上发育的次一级的规模较大的褶皱构造有15条,有神庙沟背斜、元子沟、西土活向斜、狮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