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泉煤矿0.6Mta新井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 目录 - 1 - 1.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 2 - 1.1矿区概述 - 2 - 1.1.1矿区地理位置: - 2 - 1.1.3矿区的水文情况: - 2 - 1.1.4气象及地震情况: - 3 - 1.2 井田地质特征 - 3 - 1.2.1地质构造 - 3 - 1.2.2地层 - 3 - 1.2.3水文地质 - 7 - 1.3煤层及煤质 - 9 - 1.3.1煤层 - 9 - 1.3.2煤质 - 9 - 1.3.3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 - 10 - 2 井田境界与储量 - 11 - 2.1井田境界 - 11 - 2.2 矿井工业储量计算 - 12 - 2.2.1矿体块段划分 - 12 - 2.2.2矿井工业储量 - 13 - 2.2.3 矿井可采储量 - 13 - 2.2.4工业广场煤柱 - 14 - 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15 - 3.1矿井工作制度 - 15 - 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15 - 3.2.1确定依据 - 15 - 3.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 16 - 3.2.3矿井服务年限 - 16 - 4 井田开拓 - 17 - 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 17 - 4.1.1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坐标 - 18 - 4.1.2工业场地的位置 - 19 - 4.1.3开采水平的确定及采盘区划分 - 19 - 4.1.4方案比较 - 19 - 中文译文 - 30 - 致 谢 - 35 - 1.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1矿区概述 1.1.1矿区地理位置: 柳泉煤矿位于铜山县柳泉镇内,距徐州市22km,东距京福高速公路及京沪铁路7km,104国道10km,有公路直通柳泉火车站,西南距垞城铁路专用线4km,西邻京杭大运河,北部濒邻微山湖,北上山东,南达长江,常年通航,陆路、水运交通均十分便利,见交通位置图1-1。 图1-1 交通位置图 1.1.2地形地貌: 区属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面标高32~34m,自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地面坡度一般为1/5000,沿湖为1/3000,向南3km为由寒武奥淘纪石灰岩组成的低山区,山体标高100~150m。 1.1.3矿区的水文情况: 本区位于微山湖南岸,微山湖与昭阳湖、南阳湖、独山湖组成一个湖泊群,湖泊面积1265km2。最高洪水位标高+36.48m。 本区西部有京杭大运河,河宽50m、水深3~4m,经郑集新河入微山湖。城子河流经本区南部,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入微山湖,是柳泉煤矿的主要运煤航道。 1.1.4气象及地震情况: 本区属南温带鲁淮区,具长江和黄河流域气候的过渡区特征,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较多。年平均降水量795.9mm最大降水量1297mm(1958年),多集中在7、8月间。年平均降雪日10天,最多28天,最大积雪厚度25mm。年平均气温14℃左右,七月份平均气温最高,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年平均相对温度70%,年平均蒸发量1679mm。河湖封冻一般在12月底至下年1月底。最大冻土深度24 cm。本区全年以偏东风为最多,年平均风速约30m/s,冬春季节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多西北大风。 本区地震烈度7度区。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1~0.15g。 1.2 井田地质特征 1.2.1地质构造 本区处于郯城庐江深大断裂带西盘,秦岭东西构造带北支的东端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西侧的交汇处,徐州复背斜的西北侧。其构造形迹受东西向构造、华夏系及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的联合控制,褶皱轴向呈北东40°左右,断裂走向北东30°~40°。就区内构造控制程度而言,属中等偏简单,褶皱、断裂均不发育。 1.2.2地层 本井田为隐蔽式煤田,自上而下地层特征如下: ① 石炭系上统太厚组(C3t) 区内16个钻孔均未穿透,揭露厚度3.98~191.28m。由十三层厚薄不等的浅灰色石灰岩与灰黑色粉砂岩、浅灰色粘土岩及浅灰、灰绿色中细砂岩及煤层交互沉积。因其沉积特征各异,现以九灰为界,分上下两部分。 下部:厚约93m。由十、十一、十二、十三共4层石灰岩及灰岩间的砂岩、泥岩、薄煤层组成;其中十灰厚度大,含腕足类化石,上部白与下部黑,颜色对比鲜明,与上、下灰岩层间距较大,一般25m到30m左右,为本段地层对比的辅助标志。十一灰及十二灰组成上薄下厚的双层结构,尤以十二灰厚度大,含大量纺外向纺锤蜒而为本组地层的主要标志之一。十三灰以其化石密集而易于辨认,故亦为本段地层的辅助标志。 上部:厚约76m,由灰岩、泥岩、砂岩及薄煤层组成,含灰岩9层,其中一灰、四灰、五灰、六灰、九灰沉积稳定,一灰颜色浅,岩面粗糙,含有现有珊瑚及海百合茎化石;特征明显,位于该组地层的最顶部,成为与上覆山西组地层分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