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水文学2014复习提纲.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文学2014复习提纲

第一章 绪论 1.1-什么是水文学?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其核心研究内容是:水循环。其主要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界的各种水体形态如江河、湖泊、海洋、地下水、冰川等。 1.2-水文现象及其特点。 (1)水文现象: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与运动的各种形态统称为水文现象。 ① 降水(Precipitation):大气中水汽凝结后以液态水或固态水降落到地面的现象。如雨、雪、雾、雹、霰等。 ② 蒸发(Evaporation):水分子从水面、冰雪面或其它含水物质表面以水汽形式逸出的现象。包括截留蒸发、地面蒸发、叶面蒸腾、水面蒸发等。 ③ 径流(Runoff):陆地上的降水汇流到河流、湖库、沼泽、海洋、含水层或沙漠的水流。包括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 ④ 渗流(Seepage flow):水从地表渗入地下及在地下流动的现象。包括入渗和渗透 两种现象。 ⑤大洋环流(表面环流、深海环流)。 特点: A.水文现象在成因上的自然性和人为性。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与影响而形成的。例如,河流季节性的洪水-枯水/自然,水库调节水位/人类 B.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有周期性又有随机性 C.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差异性 D.水文现象的运动同在性和独立性 1.3-河流水文学 河流水文学:研究河流中水流的变化规律、泥沙的运动状况、河水的温度情况及结冰现象、河水化学成分等 1.4-地理水文学 同时隶属于地理学和水文学的一门学科。 主要以自然地理学原理与现代自然地理学的新思想(包括水人平衡、景观地球化学、生物地理群落研究的新成就和地理系统分析的新概念)为基础,同时吸取地学相邻学科(包括地质学、气象学、地貌学、土壤学、地植物学及人文学等)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方法,对各种水文现象和水文过程展开的研究(郭敬辉)。具有宏观性、综合性和区域性三大特征。 当前地理水文学应以水、环境和人类社会作为学术研究的中心内容。 第二章 地球上水的性质及分布 2.1-水的分子结构及其变化。 (1)结构:1个水分子包含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在水分子内部,电子比较靠近氧原子,形成浓厚的电子云。因此,在氧原子一端显示出较强的负电荷作用,形成负极;相反,在氢原子周围,电子云相对稀薄,形成正极。所以说水分子具有极性结构。 (2)变化:水的相态转换与聚合体变化:随着水温的升高,水分子聚合体不断减少,而单水分子不断增多。当温度高于100℃ 时,水主要由单水分子组成;随着温度的降低,水分子聚合体不断增多,单水分子不断减少。水温达到0℃ 结冰时,单水分子为0,三水分子增多;水温在3.98℃ 时,结合紧密的二水分子最多,此时水的密度最大,比重为1。 2.2-海水热量来源与支出。 来源:海水热量直接来源的主要部分太阳的短波辐射和大气的长波辐射。洋流带来的热量对局部的海区有较大的影响。其他方式所提供的热量比较少。如地热、放射性辐射释放的热量。 支出:海水热量支出中海面辐射和蒸发最为重要。局部海区由洋流带走的热量对水温变化也有较大的影响;此外,海水的垂直紊动混合也可把热量从表层传到深处。 2.3-世界大洋表面水温总体分布趋势、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 (1)世界大洋表面水温总体分布趋势: 海水表面水温分布具有高度纬度地带性,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水温最高,从赤道到南北两极逐渐降低。 A. 水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海区水温最高; B. 大洋东西两侧,水温分布有明显差异; C. 在寒暖流交汇处(南北纬40度左右)等温线特别密集,水温水平梯度很大; D. 夏季大洋表面水温普遍高于冬季,而水温的水平梯度则是冬季大于夏季(就某半球而言)。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 A.大洋水温从海面向海底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 B.在南北纬40度之间,海水垂直结构可分两层:表层暖水对流层(深度600~ 1000m)和深层冷水平流层。 C.表层暖水对流层的最上层(0~100m)受气候影响明显,紊动混合强烈,对流旺盛,水温垂直分布均匀,垂直梯度极小,故称表层扰动层。 D.表层扰动层下部与冷水层之间形成一个温跃层,水温垂直递减率最大。 2.4-河水温度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特点: A.一般河流水温的地区分布形势,大体与气温一致。 B.河流年平均水温都略微(1~2℃ )高于当地的年平均气温,但在封冻期较长、冬季气温很低的地区,差值增大。 C.我国河流水温的年变幅一般都比较大,这是我国气候大陆性比较强,各地气温年变幅一般很大的反映。 D.在不封冻地区,水温年变幅与气温年变幅趋势相同。 E.水温年变幅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纬度的增高以及大陆度的增强而增大。 影响因素: A.河流水温年变化主要受季节影响:a.春季河水热量收入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