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窃取密码占有QQ转并卖牟利的行为之定性
窃取密码占有QQ并转卖牟利的行为之定性????——兼评全国首例盗卖QQ案 【原文出处】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原刊地名】南宁 【原刊期号】20063 【原刊页号】42~45 【分 类 号】D414 【分 类 名】刑事法学 【复印期号】200611 【英文标题】 Determination of Stealing the QQs Password and Selling for Profit 【作 者】吴加明 【作者简介】吴加明,厦门大学法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吴加明(1982—),男,汉族,福建漳州人,厦门大学法学院刑法0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刑法。 【内容提要】QQ号码具有客观上的可管理可支配性,具有经济价值,属刑法意义上的“财物”,可以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盗窃QQ号码转卖牟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同时侵犯他人通信自由,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属想像竞合犯,应从一重罪处罚,定盗窃罪为宜。 【摘 要 题】典型案例 【英文摘要】 The QQ numbers are objectively manageable and governable with economic values, which means they belongs to the “property”in Criminal Law and might become the object in the crime of stealing. Stealing QQ numbers and selling for profit forms the larceny. 【关 键 词】QQ号/财物/扩张解释/盗窃/通信自由????QQ number/property/expansionary explanation/stealing/freedom of communication 【责任编辑】炫蓉 【参考文献】????[1] 徐强.全国首宗盗卖QQ号码案宣判定侵犯通信自由罪[DB/OL].载http://www. chinacourt. org/public/detail. php?id=192244,2006—01—13.????[2] 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 康泽州.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3.????[5] 李希慧.刑法解释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 ????[中图分类号]DF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628(2006)03—0042—04????一、案情简介????被告人曾某某于2004年5月31日受聘入职腾讯公司, 后被安排到公司安全中心负责系统监控工作。2005年3月初,曾某某通过购买QQ 号在淘宝网上与另一被告人杨某某互相认识,二人合谋通过窃取他人QQ号出售获利。2005年3月至7月间,由杨某某将随机选定的他人的QQ号(主要为5、6位数的号码)通过互联网发给曾某某。曾某某本人并无查询QQ用户密码保护资料的权限,便私下破解了腾讯公司离职员工柳某使用过但尚未注销的“ioioliu”帐号的密码(该帐号拥有查看QQ 用户原始注册信息,包括证件号码、邮箱等信息的权限)。曾某某利用该帐号进入本公司的计算机后台系统,根据杨某某提供的QQ号查询该号码的密码保护资料,即证件号码和邮箱,然后将查询到的资料发回给杨某某,由杨某某将QQ号密码保护问题答案破解,并将QQ号的原密码更改后将QQ号出售给他人,造成QQ用户无法使用原注册的QQ号。经查,二人共计修改密码并卖出QQ号约130个,获利61650元,其中,被告人曾某某分得39100元,被告人杨某某分得22550元。法院最后判定,被告人曾某某、杨某某采用篡改他人电子数据资料的方法,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各判处拘役六个月。[1]????二、分歧意见及问题的提出????本案作为全国首例盗卖QQ案,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对被告人窃取他人QQ密码再转卖牟利的行为如何定性,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构成盗窃罪。QQ号是信息产品,是由腾讯公司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研发而出,符合财物的特征,两名犯罪嫌疑人认识到其中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通过秘密窃取的形式占有他人的QQ号,从中谋取“生财之道”,根据《刑法》第264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司的财物,已构成盗窃罪。????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不构成犯罪。根据《刑法》规定,盗窃罪的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我国《刑法》第九十一、九十二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公私财产的含义及其种类有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