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学评价.ppt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法学评价

绪 论 一、临床检验基础的现状和特点 古代:感官检查(如:尿液-中世纪) 17世纪:荷兰Leeuwenhoek发明显微镜 20世纪末以来: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与医学基础学科结合-电脑化、自动化、微量化 最常用的临床检验,借助先进的检测技术,对来自离体的血液、尿液、粪便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标本进行理学、化学、病原学和显微镜形态学的检查, 临床检验现代特征: 1.从手工 自动化、电脑化检测 2. (point of care test, POCT) 4. 检验方法标准化 如:1966年,成立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of hematology , ICSH,源自1963年欧洲血液学协会标准化委员会) 5.全面质量保证 人员和物质 检验分析前:标本的采集、储存和转运过程尤为重要。现认为,管理好这两个环节,可降低70%的检验差错率。 (1)标本采集原则-保持离体标本质和量的完整性 (2)避免非疾病因素的干扰 生理变异: 第一类:不能控制的生理变异-年龄和性别-对检验影响为长期效应 第二类:相对能控制的生理变异,如食物、药物、情绪、状态、体位和标本采集时间等,对检验的影响多为短期效应。 1)饮食因素:刚进食、禁食、饮酒、吸烟 2)药物因素:方式、浓度 二、临床检验基础的应用目的 1.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实验室检测客观依据 2.为疾病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提供动态变化依据 3.为预防疾病提供检测依据 4.为科学研究提供医学检验基本数据、基本检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三、学好临床基础检验的基本要求 1. 掌握检验基础理论 2.掌握检验实验技能 3.熟悉检验方法学评价 4.了解检验项目参考值 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 )×10 12/L 5.熟悉检验项目临床意义 血液标本采集 血液标本采集和抗凝剂选择 全血:临床血液学检查:血细胞计数、分类 血浆:临床生化检查(内分泌激素测定等);血栓与止血的检查 血清:除纤维蛋白原等凝血 因子外,其他成分与血浆 基本相同,多数临床化学和 临床免疫学检查。 一、采血方法 静脉采血法 (venipuncture for blood collection) 皮肤采血法(skin puncture for blood collection ) 真空采血法 (vacuum tube for blood collection,负压采血法)。定量、安全、转运方便.封闭式采血,无需容器转移,减少溶血。真空定量贮存试管适于不同的检验项目 真空采血容器色泽及应用范围 【方法学评价】 皮肤采血:易溶血、凝血和可能混入组织液,重复性差。 开放式采血:操作环节多、不规范,易污染。 封闭式采血:操作规范,安全性、重复性好。 【质量控制】 血标本采集是分析前质量控制重要环节。 1.患者 2.采血 静脉采血:止血带压迫时间宜小于1min 3.溶血 4.血标本处理原则 及时运送检测。 保存:温度和有效时间 5.实验结果分析 采样时:年龄、性别、饮食、药物、时间 二、抗凝剂选择 1. 乙二胺四乙酸( 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EDTA )盐 Na2C10H14O8N2+Ca2+→ aC10H12O8N2+2Na++2H+ 特点:对血细胞形态、血小板计数影响很小(但影响血小板聚集)。 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 ) 1993年文件建议,血细胞计数用EDTA-K2作抗凝剂(EDTA-K2-2H2O 1.5~2.2mg/ml血液)。 2.草酸盐(sodium oxalate):对凝血V因子保护功能差,影响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草酸盐与凝血酶钙结合后形成的沉淀物,影响自动凝血仪的使用;高浓度钾或钠离子易使血细胞脱水皱缩,草酸铵使血细胞膨胀。 3.肝素(heparin) 加强抗凝血酶III(antithrombin III,AT-III)灭活丝氨酸蛋白酶的作用,从而阻止凝血酶形成,阻止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抗凝力强。用量(15±2.5)U/ml血液。但常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并使血涂片在罗氏染色(Romanowskyˊs staining)时产生蓝色背景。 4.枸橼酸盐 枸橼酸钠(trisodium citrate),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2Na3C6H5O7+2Ca2+ → 2CaC6H507-+6Na+ 抗凝力较弱。抗凝比例1∶9。多用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