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戏曲理论批评 ——吴江派与临川派 (一)戏剧本体论——情韵与音律 焦点:戏曲创作是以情感为主还是以韵律为主 汤沈之争: 1、主情感的临川派:汤显祖 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如必按字模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答吕姜山》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记题词》 ) “情”:突破世俗常理,与封建正统观念完全对立。 2、主韵律的吴江派:沈璟 宁律协而词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协,是曲中之工巧。(吕天成《曲品》引) 怎得当行,歌客守腔,大家细把音律讲…纵使词出乡肠,歌称绕梁,倘不谐律吕,也难褒奖。(《二郎神》曲词) 把音律的地位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位 (二)戏剧语言论——本色与文词 论争:戏曲创作中语言的本色派与文词派之争 “文词” 曲文语言要雅化,注重案头化、文人化的倾向。 “本色” 何良俊:“情真语切”、“不带脂粉”、“不弄学问”、“清丽流便” 徐渭认为只有通俗,才是戏曲的本色。 (三)汤沈之争 对于汤沈之争,现在我们要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作为戏曲作品与场上之曲而言,人物情感与音律是缺一不可的,没有情感,戏曲就会缺失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没有音律,也就不能按节拍板,演之于舞台之上,从而也就没有观众和生命力。其实,论辩双方也不乏体认到对方的长处和弊端的人士,如沈璟及吴江派一些论家也颇欣赏《牡丹亭》,只是不满汤显祖为了抒情写意和人物塑造的需要,时或突破声韵上的限制。临川派一些人士也不是不懂得顾曲的音律美,只是为了感情的自然抒发而不得不放弃对韵律的执着而已。 (四)王骥德《曲律》 第一部独立的曲论专著,以其理论的创新性和系统性成为明代戏剧理论的一大高峰。 (1)调和吴江派和临川派 临川之于吴江,故自冰炭。吴江守法,斤斤三尺,不欲令一字乖律,而毫锋殊拙;临川尚趣,直是横行,组织之工,几与天孙争巧,而屈曲聱牙,多令歌者齚zé舌. 夫曰神品,必法与词两擅其极。 情趣和格律都应尽善尽美,不能此长彼短 (2)调和语言上的本色和文词 大抵纯用本色(指平易通俗),易觉得寂寥;纯用文调,复伤雕镂lòu ……至本色之弊,易流俚腐;文词之病,每苦太文。 其才情在浅深浓淡雅俗之间,为独得三昧。 主张俚俗与文彩、浅俗与高雅两极的完美结合 王骥德认为风格体制上,本色应是南、北曲结合的新标准。 王骥德的本色论包含着对作家创作个性的 张扬。 (3)王骥德认为,真性情是戏曲评价的重要标准 作闺情曲,而多及景语,吾知其窘矣。此在高手,持一“情”字,摸索洗发,方挹之不尽,写之不穷,淋漓渺漫,自有余力,何暇及眼前与我相二之花鸟烟云,俾掩我真性,混我寸管哉。世之曲,咏情者强半,持此律之,品力可立见矣。 (4)戏曲应有快人、动人、可演、可传的艺术效果 而其妙处,政不在声调之中,而在句字之外。又须烟波渺漫,姿态横逸,揽之不得,挹之不尽。摹欢则令人神荡,写怨则令人断肠,不在快人,而在动人,此所谓风神,所谓标韵,所谓动吾天机,不知所以然而然,方是神品,方是绝技。 快人:泄导人情,给人娱乐 动人:受感动、受教育 可演:富有舞台性 可传:文学性强,流传久远 思考练习题一、名词解释题:童心说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本色论 真幻论二、简答题1、简述明初诗文理论的基本内容。2、简述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学观。3、简述公安派的主要理论。 4、简述明代小说理论批评涉及到哪些重要的文学理论问题?5.简述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的戏曲理论6.简述汤显祖的戏曲理论。7.简述吴江派与临川派论争的主要内容。8.简述王骥德戏曲批评论的主要内容。三、论述题1.试析明诗文理论中的诗文发展观。2.试述李贽“童心”说的主要内容。3.试析“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内涵。4.试述袁宏道的文学发展观。5.试析李贽《水浒传》评点的主要艺术理论。6.试述明代小说理论关于历史小说真实性的思想。7.试述明代小说理论中关于人物塑造的观点。 由个人的才情产生一定的构思,声调亦随构思而生;在一定的声调的基础上,就可以确定诗的体格风貌了;构思是才情的体现,声调传达的韵味显示的是才思所达到的境界;格是调之格,不能脱离调而单独存在,而每一种调都有其或高或卑的格。总之,在创作过程中是才思决定格调,而不是格调决定才思。 他主张“能用格”,即以我的情感为出发点去创造格,认为这才是真诗,因而他说:“盖有真我而后有真诗。”这是对李梦阳“真诗乃在民间”与徐祯卿“因情立格”说的进一步阐发。他还提出了抒写时代精神的创作要求,在《章给事诗集序》中论曰:“后之人好剽写余似,以苟猎一时之好,思踳而格杂,无取于性情之真,得其言而不得其人,与得其集而不得其时者,相比比也。”希望在个人的诗集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