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古陶瓷鉴定常用术语.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古陶瓷鉴定常用术语

古陶瓷鉴定常用术语 鉴定瓷器的常用术语,本为历代瓷器行家(玩家、商家)之间的口语,就是一些行话。由于这些行话袭用既久,于是就约定俗成;都是根据不同部位所出现的各种变异现象,如器物是否完整、伤残的程度如何来定名的。当然也牵涉到器物本身的经济价值,器物很完整,造型很考究的,与伤残的器物相比,则价值自然要高。因此,作为一个瓷器爱好者和鉴定者,熟悉鉴定瓷器的常用术语,对于以后购买判断瓷器的经济价值等都很有益处。 掌眼——请行家里手帮忙鉴定器物的真伪,品位称请人掌眼。 捡漏——卖方误将真品,珍品当赝品,下品出售,被识货人购去,意即捡到遗漏的真品。 打眼——在交易中因走了眼,将赝品当珍品购进称“打眼”。在古玩业中,打眼后,一般人不便声张,怕被同行知道了,讥笑自己眼力不济,有失面子,大多甘愿吃哑巴亏。 口磕——器物口部受外力撞碰出现的大小不等的缺磕伤痕。 冲口———器物口部因与它物相碰而出现的裂纹,长短不等,多出现在碗、盘类瓷器上,也有外冲里不冲的现象。 毛口——口边的釉面间断脱缺。 轧口—— 截口、剃头器口或颈部已损残,为求其美观、完整而加以改装,于是就将损坏的部分截去后使口部的胎露出来。这种现象俗称为剃头。 磨口——口边出现伤损后,将其磨去一部或大部甚至全部。 毛边——器物口面的覆釉因伤全部脱落。 重皮——器物口部因受重伤所出现断面隐患,但外观尚完整;胎釉已分裂却未剥离,往往一触即脱落。 棕眼——瓷物釉面气泡在窑中融裂爆破后,未曾弥和而形成的小孔。 斑点——釉面出现各种矿物质或其他化学物质的斑点和小点 缩釉——瓷胎面上有油污,所施的釉未能全部附着出现的漏胎现象。 漏釉——器物施釉时,局部有透漏而露胎无釉。 粘沙——釉面上有遗落的窑灰,或器底因垫烧粘结有沙粒(一般多见于器足) 嗑伤——器身胎釉的某一部分,被其他物体碰撞而嗑坏;同于口、足嗑伤。 开片——由于胎体粗松或烧结火候不足,还有的因浆泥胎体,在骤然冷却时,胎釉的分子结构收缩系数不平衡所导致的自然裂纹。呈深浅不一、大小不等、互相交错的长短开片纹。 片纹——瓷器釉面上出现的长短不一的相互交错的细裂纹片,与开片略同。 软道——瓷器釉面久经磨擦而出现的细微丝纹。 划伤:釉面或彩绘的表面,被硬物划破后所留下的伤痕。 凿伤——出土器物受金属工具锛凿致伤。 凿坑——器物釉面呈现的大小不等的凹坑。如清代窑变釉玻璃质强,多有开片。若常用细纤维的棉布类擦拭,便会将片纹交叉处的小尖角掀起或带掉而留下凹坑。 崩釉——略同于凿伤,但破面要平滑一些。 脱彩——器物上的彩绘纹饰,由于经久使用而磨脱,或是入土年久被融变质,或因长期受鸡毛掸的指扫而无存留,尤其是绘有金彩的纹饰更易脱去。 冷墨——本不应出现片纹的器物,但在釉面上出现了一、二条纹路,胎体已透或未透。 失亮——器物釉面或彩绘的表面,被硬物划破后留下的伤痕。 磨釉、伤釉——由于釉面与其他物体摩擦,致使釉面局部损伤。 伤釉——由于釉与其它物体磨擦,致使釉面局部损伤。 剥釉——由于釉面受酸、碱、盐的浸蚀,或器物入土受浸而使釉面脱落。 磨款——故意磨去青花、红彩等款,冒充其它年代器物。 磨足——足边因伤损、垂釉不乎或歪斜之故,而用砣玉工具磨修光平。磨足俗称修足。 磨柄——把损坏了的壶柄磨掉,或把对称的流柄完全磨去。 磨耳——器物的双耳因伤被磨去。 磨手——佛像的手指因伤损而加工修磨。 磨底——足底内原来有釉,出于某种目的,如有意冒充其它年代,而把釉磨去。 复烧——二次入窑烧烤。 烟熏——用香烟熏作旧,嗅之有味。 配腿——香炉、马、兽等的腿或足已残伤不全,而进行补腿。 配盖——用朝代不同器物的盖相配。 炸纹——器物的颈、肩或腹部受撞击后,出现放射鸡爪纹。 水锈——器物长期受土埋水浸,有灰黄、铁红或铜绿色等化学物质粘附于器表。 补釉———在器口磕缺部分或磨口处,敷以釉汁,入火烧之。 假出土——仿古各类器物,有意长期埋入地下,以期整新如旧;低温铅釉和五彩、粉彩等器,尤其易于氧化或腐蚀。 镶嘴流——壶流已消失,用其它嘴镶补。 后刻阴款——在器物上用钻石工具刻款,不施釉;或刻后施釉入窑烘烧,后刻的字口,釉的切面有些不齐,且釉边不光滑。 后作阳文款——在器物底部,后刻阳文款字而填以釉,或用釉堆写款识,多不够清晰。 火石红——胎体内含矿物质,在不施釉部位烧制时受火自然泛出的黄褐色,或黄红色,有的则是人为涂刷的黄褐色护胎汁,胚胎受潮再烧制也易产生火石红现象,但人工仿制的 火石红深浅不一,生涩不自然。 糊米地——器物沙底因所垫砂粒含铁质较多,烧制时出现铁锈斑点,似糊米状,明成化瓷砂底一般有此现象。 荞麦地——釉面局部或全部出现小黑星点,为釉内杂质或二次入窑所致。 磨足——底足因伤损,将缺口部分修磨光打平,俗称“修脚”。 截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