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事迹材料_3.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师事迹材料_3

教师事迹材料 xxxx,男,1969年10月出生于xxxx县xxxx镇xxxx村xxxx一户农村家庭,1988年参加工作,历任代课教师、教师、xxxx小学校长、现任xxxx中心小学副校长。   矢志不渝 小舞台有大文章   上世纪80年代末,高考落榜的xxxx因家贫无钱补习,就去了凯里城拉板车。他读书的那个年代,正赶上文学热潮,无数中学都办起了这个诗社、那个诗报,在学校里他也是这方面的积极分子,虽然无缘大学殿堂,但他硬是凭着那么一股子倔劲,一边拉板车一边啃完了大学四年文学专业课程。有一次帮人搬家,有好心人看到他板车上有大学课本,知道他的情况后还送了他几本书,至今仍珍藏在他的书房里。功夫不负有心人,1991年,他的处女作终于在《xxxx民族报》上发表。   天随人愿,1989年为了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女童入学问题,xxxx县政府在xxxx镇xxxx村开办了xxxx族女子学校,从那时起就让xxxx族女童免费上小学。那个时候的农村,高中生并不多,能够发表些作品的更是凤毛麟角,xxxx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人”。后经人介绍,他被聘为代课教师,工资虽少,但远离了他拉板车的生活,而且这份工作与他钟爱的文学创作似乎搭了点界,且多了几分闲情。办学之初,受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xxxx族女童入学率仅为23%。东家人有个特点,就是热情好客而且一根筋,只要他认为对的事,他就会跟你争到底,只要他喜欢做的事,照准一个猛子扎到底,不管下面有没有石头,xxxx就是这种典型的东家汉子。自己虽然只是代课教师,但他觉得为家乡女童争取更多的入学机会自己责无旁贷。为了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他白天上课,晚上走村串户作动员工作,用自己东家人的身份与族人拉家常,苦口婆心地拿自己艰难的求学经历来现身说法,一次做不通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渐渐地,主动送女儿上学的家长多了起来。刚入学的xxxx族女童只会讲xxxx语,听不懂汉语,于是他主动请缨在低年级开设xxxx汉“双语言”辅助教学班,自己既当教师,又当学生的翻译官。由于成绩突出,他从一名代课教师转正并干到了校长,且入党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传统的xxxx族妇女心灵手巧、能歌善舞,为了让女孩们学会民族传统的歌舞和手艺,也为了增强女子学校的吸引力,他请本族的歌师舞者到学校为女童们传授东家歌、粑槽舞、芦笙舞,又请那些心灵手巧的xxxx族妇女到学校教女童学习传统刺绣、腊染,学校因此人气渐旺,不到两个学期女童入学率便攀升到100%。xxxx女子学校因此声名鹊起,吸引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和民族学校负责人多次到xxxx女子学校来参观考察学习。不知不觉中,他把本族文化引进了校园,xxxx族女孩和xxxx族文化两朵花同时在小小的校园悄悄绽放。   兢兢业业 春风化雨育鹰雏   时移事易,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012年3月,xxxxxxxx族女子学校撤并到了xxxx中心小学,xxxx任副校长分管住宿和校园文化,舞台更大了,事情更多了。   小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加上留守儿童多,管理难度大,小学寄宿制管理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面对困难,他与宿管老师一道,研究制定了《宿管教师一日工作流程》。从上午6:00督促学生起床到次日凌晨4点最后一次查夜,把每一天的二十四小时分为15个工作时段,在每一个时点对宿管教师的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学生的吃喝拉撒睡进行了细致的安排。甚至个别学生有晚上起夜的习惯,也要安排专人负责叫醒学生防止尿床。一天的大物小事,他都亲历亲为,学生每餐吃的饭菜,他都要亲自去看一看,要求既要卫生又要安全又要营养。为了让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他们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建立“悄悄话信箱”、“亲情电话”、“亲情聊天室”等,让留守儿童经常与外出务工的家长在网络视频上见面,弥补一点点缺失的亲情。一位外出务工的家长动情地说,“我们不在家,赵老师就像待自己的孩子一们,管我们孩子吃喝拉撒。我们在外面打工,孩子交给他,我们放心”。每一次走在校园中,孩子们都会向他问好,这时他的脸上就会绽出和蔼的笑容,向每个孩子点点头。 2012年底,学校因寄宿制工作突出被县教育局评为“先进集体”。   除照看学生食宿外,稍停下来,他就一头钻进自己的文化世界里。在学校,他自编了教材《xxxxxxxx族文化》约6万字供学生学习,并利用自己研究成果建成了xxxx族校园文化长廊,他说这样一方面展示了本民族文化,另一方面每天让学生耳濡目染,使民族文化可以一代代传承下去,同时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xxxx中心学校因校园文化建设成绩突出被列为“全州民族文化进校园项目学校”,今年初被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文化进校园一等奖”。   苦心孤诣 始见寒梅扑鼻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xxxx说,开始他研究本族文化也是兴趣使然,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本族特色文化正在消融,到了濒临

文档评论(0)

wudixiao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