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现肿瘤化疗个体化的思考 癌症威胁人类生命 抗癌药物发展概况 20世纪临床抗癌药物发展 40年代 氮芥(HN2)、氨蝶呤、甲氨蝶呤(MTX)、秋水仙碱、雌激素、睾丸酮 50年代 马利兰、苯丁酸氮芥(CB-1348)、溶肉瘤素(PAM)、噻替派(TSPA)、环磷酰胺(CTX),放线菌素C、D、K,丝裂霉素C(MMC)、6-巯嘌呤(6-MP)、氟尿嘧啶(5-FU)、长春碱(VBL)、秋水仙胺、可的松、泼尼松(PDN) 60年代 氮甲(N-甲酰溶肉瘤素)、甲氧芳芥(3P)、消瘤芥(AT-1258)、抗瘤氨酸、亚胺醌(A-139)、二溴卫矛醇(DBD)、甲基苄肼(PCZ)、链黑霉素(STN)、博来霉素(BLM)、柔红霉素(DNR)、阿霉素(DOX)、羟基脲(HU)、阿糖胞苷(Ara-C)、甲氮咪胺(DTIC)、L-门冬酰胺酶(ASP)、6-硫鸟嘌呤(6-TG)、长春新碱(VCR)、抗癌锑 (Sb-71) 70年代 氯乙亚硝脲(BCNU)、环已亚硝脲(CCNU)、甲环已亚硝脲(MeCCNU)、顺氯氨铂(DDP)、丙亚胺、嘧啶苯芥、链脲霉素(STZ)、环胞苷(Cyclo C)、喜树碱(CPT)、羟基喜树碱(HCPT)、三尖杉酯碱(HRT)、高三尖杉酯碱(HHRT)、鬼臼噻吩甙(VM-26)、鬼臼乙叉甙(VP-16)、二甲睾丸酮、左咪唑。 80年代 阿克拉霉素、表阿霉素(EDR)、丝裂蒽醌(NVT)、干扰素(IFN)、长春酰胺(VDS)、碳铂(CBDCA)、喃氟啶(FT207)、优福啶(UFT)、失碳长春碱(NVB)、白介素-2、卡莫氟(HCFU) 90年代 紫杉醇(paclitaxel)、紫杉特尔(taxotere)、依林特肯(CPT-11)、拓扑特肯(topotecan)、双氟脱氧胞苷(gemcitabine)、依打曲沙(edatrexate)、吡柔吡星(THP-ADM)、全反式视黄酸(ATRA)、草酸铂(oxaliplatin)、(xeloda)、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2000年代 靶点药物、三氧化二砷等 抗肿瘤药物的发展战略 以占恶性肿瘤90%以上的实体瘤为主攻对象 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活性成份 针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机理,寻找新的分子作用(酶、受体、基因)靶点 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 put screening) 高内涵筛选(High-contain screening) 新技术的导入和应用:组合化学、结构生物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基因工程、DNA芯片、药物基因组学,蛋白组学。 抗肿瘤药物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细胞信号传导分子为靶点 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TKI) 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 细胞周期checkpoint(chk)调控剂以新生血管为靶点 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TAI)减少癌细胞脱落、粘附和降解 抗转移药针对肿瘤细胞耐药性 抗耐药, 耐药逆转剂 促进白血病细胞向成熟分化 分化诱导剂 抗癌药物研究新趋势 抗癌新药研究的策略变化 1、目的性 2、方法学改进 3、增加体外试验初筛的指标 4、药源方面 5、成果转化 6、信息处理 研究方法改进 体外 瘤细胞直接损害试验:美蓝法、细胞拒染法、MTT、MTX、SRB、荧光测定法、ATP化学发光法、51Cr释放法等。 肿瘤细胞体外培养:克隆形成能力测定法。 缺点:经代谢后起作用的药物无法检测。 体内 自发性肿瘤 诱发性肿瘤 鼠细胞移植瘤模型 裸鼠移植瘤模型 抗癌药物筛选流程 选择靶分子 1、 纯化靶分子、建立筛选方法 2、 细胞毒筛选 药物设计 组合化学库 发现先导化合物 天然产物筛选 化合物库筛选 药效学、毒性研究 构效关系分析,化学修饰 候选药物(苗头化合物) 抗癌药物联合应用的药理学基础 目的: 减少药物毒性(解救治疗),以保证抗癌药物能使用足够剂量。 通过各种机制加强抗癌药物的疗效,而不增加毒性。 防止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抗癌药物治疗原则 对药物敏感的肿瘤,愈早使用药物,获得的治疗效果愈佳。 要恰当地制定用药方案,针对不同病情,选择周期特异性药或周期非特异性药,运用大剂量冲击、间歇中量脉冲治疗或小剂量长期连续给药。 多药合用的效果胜于单一药物,几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县城排水防涝提升改道工程监理细则.docx VIP
- 新版DFMEA&PFMEA表格模板.xlsx VIP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9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专题提升二非点电荷电场强度的求解、电场线和轨迹问题.ppt VIP
- 创伤性休克的治疗 治疗创伤性休克的偏方 如何治疗创伤性休克.doc VIP
- 全国职业大赛(中职)ZZ032建筑信息模型建模赛题第9套.docx VIP
- 医共体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GB_T 1348—2019《球墨铸铁件》标准解读.pdf VIP
- 三溴化硼BBr3.doc VIP
- 西安地铁丰庆路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案设计.doc
- 高一【美术(人美版)】抒情与写意——文人画-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