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包裹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矿物包裹体

(二)、制样 用于显微镜下研究的样品有两面抛光薄片(简称抛光片)、颗粒载片和薄片,抛光片用得最多。它们各有优点、和缺点(见下表) 1、颗粒载片的制备 将少量碎屑物质 (0.1g)放在显微镜载片上,然后用数滴浸油与之相混合,于是便在载片上形成了一个直径约20mm的液滴,将一块盖玻璃片放且在液滴的顶部,这样就可以用显微镜来研究了。碎屑的粒度最好是0.1-0.2mm,因为浸油无法覆盖> 0.5mm的颗粒。粗的或更细的碎屑 (< 0.03mm)可以筛选清除。 常用于流体包裹体颗粒载片的几种浸油及其折射率如下:丁香油 (n=1.54)、硅树酯油(n=1.42-1.5)和煤油(n=1.44),这三种浸油都是无毒的。 若需对颗粒样品进行冷冻和加热研究则需另选相应的浸油,见下表: 对于解理非常发育的矿物(方解石、石膏、云母等),容易得到沿解理分割的碎片、用其按上述方法制片,称为解理碎片法。 2、两面抛光薄片的制备 1)、两面抛光薄片制作的一般要求 (1)要有代表性 在一块标本上有多种矿物时,必须切取所要研究的部分进行磨制。 (2)注意切片的方向 对晶形好的矿物应按晶轴方向切片,对定向标本要按指定方向切片 。 (3)厚度 据现有经验,一般厚度为0.05-0.2mm,要求厚度均匀。透明度差的矿物和乳白色石英、闪锌矿、石榴石等要磨薄点;透明度好的矿物如水晶、方解石、绿柱石和萤石等可磨厚一点。 (4)抛光度 制成的薄片要求两面抛光,抛光度越好,观察包裹体则越清晰。按照光片的抛光要求,大致可以满足需要。 (5)抛光片大小 由于包裹体在矿物中分布不均匀,常常要在大量小包裹体中(< 3μm)寻找较大的包裹体。有些矿物中较大包裹体是局部分布的、有些样品要作包裹体丰度统计,因此要求切片尽量大些,以便有较大的观察范围。普通切片最大约40mm× 20mm左右,有时同一样品要切两片。 (6)温度 制片操作中粘片和卸片要在80℃以下进行,以保护低温包裹体不致炸裂。 2)、两面抛光薄片磨制工艺程序 (1)定位 在样品上找到准确的切片位置。 (2)切片 用金刚刀切片机沿确定位且切下岩石或矿物片,一般厚3-4mm。 (3)粗磨 切片的任一面在磨片机(国内多为手工磨片机)上磨平。用180-220号金刚砂作磨料。 (4)细磨 粗磨后洗净,用M20或M10号金刚砂作磨料进行细磨 。   (5)抛光 细磨后用氧化铬或重铬酸氨作磨料,在抛光机上抛光,也可以手工方式在平面玻璃上抛光,最后在绒布或呢布上抛光。 (6)粘片 将抛光的一面,用冷杉胶或松香粘在准备好的制片玻璃上。如果样品要求在600C时粘片,可用石蜡作粘结剂。 (7)磨制薄片的另一面 按上述粗磨一一细磨-抛光的工序进行。粗磨时应将薄片的厚度磨到比规定厚度稍厚一点,一般0.4mm左右,可用卡尺测量,经验丰富的工作者目估也很准确,然后进行细磨和抛光。 (8)卸片 在控温板上,于800C条件下卸下薄片,并将粘结剂用酒精或有机试剂洗净、烘干或凉干,编号备用。 这里要强调一点,一定要把薄片表面的胶清洗干净,否则加热时因胶被烧焦而影响观察和损坏冷台或热台的观察窗。 3.难加工样品的处理 在制备可溶性矿物样品时,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可用油代替水。象石盐这样的水溶解矿物,通常含有纯液相低温包裹体,若在磨制过程中温度过高,很容易使这类包裹体渗漏, 因此,只要估计可能存在含低温包裹体的、软的或易裂解的矿物时,都应该放慢研磨和抛光的速度,减少切割、研磨和抛光的时间。 对于这类样品用板粒载片法可能效果更好, 对于具有良好解理的矿物,不能在其解理面上研磨或抛光,如果在此面上抛光,细小的 、 解理碎片会不断从这种表面剥落下来,导致抛光效果极差。 因此,对于这类样品应垂直于主要解理方向进行切割。 对于尖晶石、闪锌矿和锡石等透明反差的矿物,似乎不适于作包裹体研究,其实不然,很多闪锌矿和锡石的抛光面只要薄到0.lmm就适合于研究 ……. 但是若要研究铬铁矿中的包裹体,则必须制备厚度小于20 μm的超薄抛光片。 对于非常易碎、细粒和多孔的样品,首先需要在低温条件下 (也许甚至要在真空条件下,注入树脂使之硬化。 (三)、光学鉴定 1、流体包裹体的识别 区分流体包裹体与矿物包体和一些人为现象 (例如样品上的灰尘斑点、水珠或抛光坑等),对于初学者来说,有时是困难的。 初学者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把粘片树胶中的空气泡当作包裹体,对于单一液相或单一气相包裹体,可能与具弱双折射率的矿物包体难于区别。 表4-3列出了一般在包裹体中常出现的流体相的折射率以及典型的主矿物的折射率。 。 很明显,这些流体的折射率一般均小于1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