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标准汇编
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标准汇编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二0一六年一月
目 录
第一部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标准
1、畜牧学 1
2、作物学 12
3、植物保护 22
4、生物学 34
5、生态学 39
6、园艺学 46
7、农业资源与环境 51
8、农林经济管理 63
9、兽医学 70
10、草学 76
第二部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1、畜牧学 83
2、作物学 91
3、生物学 98
4、生态学 102
5、园艺学 107
6、植物保护 112
7、农业资源与环境 119
8、水产 124
9、兽医学 128
10、农业工程 134
11、公共管理 142
12、农林经济管理 146
13、草学 153
14、食品科学与工程 158
15、环境科学与工程 164
16、教育学 170
17、化学工程与技术(应用化学) 177
18、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183
19、工商管理(企业管理) 188
2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194
21、外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00
22、风景园林学(风景园林学) 205
第三部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1、工程硕士——生物工程领域 210
2、工程硕士——化学工程领域 215
3、工程硕士——农业工程领域 222
4、工程硕士——环境工程领域 229
5、工程硕士——食品工程领域 236
6、农业硕士——农业机械化领域 242
7、农业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 250
8、农业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 256
9、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261
10、农业硕士——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 266
11、农业硕士——作物领域 270
12、农业硕士——种业领域 276
13、农业硕士——草业领域 281
14、农业硕士——园艺领域 287
15、农业硕士——农业资源利用领域 292
16、农业硕士——植物保护领域 298
17、农业硕士——养殖领域 303
18、农业硕士——渔业领域 307
19、兽医硕士 313
20、风景园林硕士 318
21、工商管理硕士(MBA) 324
22、金融硕士 329
23、公共管理硕士(MPA) 334
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标准
第一部分 学科概况和主要研究方向
一、学科概述
畜牧学是农业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是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并重、理论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的学科,涵盖了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动物生产与畜牧工程等二级学科。主要研究家畜、家禽遗传规律、繁殖机理、营养代谢与调控等生命规律,以及畜禽产品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控制、生态安全与环境控制、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用、动物福利等相关领域。
学科始于1959年开办畜牧本科专业,2006年获畜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11年获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同年列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2012年的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本学科位列全国高校第八位,2015年我校植物与动物科学领域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
本学科有教授20人、博士24人、博导11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1名、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人、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学科现有“畜禽安全生产2011湖南协同创新中心”等8个平台。近五年获得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有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教学成果奖1项,公开发表研究和教学论文900余篇,主编《饲料分析与检测》等国家级规划教材多本。与美国、日本等10余国的同行专家建立了长期友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二、主要研究方向
畜牧学科具有较多的历史积淀,紧密围绕学科国际发展前沿和南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以解决畜牧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为宗旨、以推动畜牧业科技进步、提升畜牧学科的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为目标,拓展研究领域,系统、深入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形成了覆盖面广、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和前景广阔的研究方向。
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
1、猪的遗传育种
采用数量遗传、分子遗传、生化遗传、细胞遗传方法深入研究了猪的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与经济性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先进的选择理论和方法,实行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开展瘦肉型猪的选育工作,培育高产、优质、多抗的瘦肉型猪新品种(系)及配套系。开展地方猪基因资源发掘、创新及安全保存方法研究,开展活体保种与分子保种相结合、保种与利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
2、分子遗传与动物育种
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基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