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法式》鲁艳蕊.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营造法式》鲁艳蕊

3.6营造法式 唐代建筑已经成熟,古典模数制已普遍使用;经五代到宋更有所发展。宋将作监李诫进行总结工作,于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编成,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刊印。适用于宫室、坛庙、官署、府弟工程的预算、计工料之用。 宋将作李诫进行总结工作,于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编成,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刊印,这是919年石印版封面。 梁思成先生对营造法式的评价 ㈠、内容简介:全书36卷,其中: 1—2卷 释名,搜集、考证当时各地的建筑术语中,对同一内容的不同名称通用名称,并在书中定名。 3—15卷 各作制度:分别阐述壕作,石作,小木作,大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十三种制度的建筑等级、材料标准、加工方法、及构件关系。 16—25卷 功限,规定了各种构件的劳动定额及计算方法。 长工 一 + 10% 夏 中工 一 春秋 短工 一 - 10% 冬 26—28卷 料例,规定了各种构件的用料定额及工作质量。 29—34卷 图样 有当时的测量工具,及石作,大木作,小木作,彩画作的图样。 另有看详、目录各一卷;看详中说明若干规定和计算数据,如:屋顶曲线的画法,计算材料的各种几何图形的比例,定垂直和水平的方法,定劳动日的标准等等。 (二)开间与进深 ㈡、开间与进深:开间,又叫面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通面阔,民间建筑常用三、五间开间;宫殿、庙宇、官署多用五、七间;特别隆重的用九、十一开间。屋架上两抟间置一椽,一椽水平投影的距离。 计算进深,称进深为几架椽;架椽数之总和或有斗栱时前后撩檐枋间的距离为通进深。 3、大木作 ⒈材制:“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 2、柱 柱:即古文“楹”字,“孤立独处能胜任上重也”;宋多园柱,有梭柱法,柱高等分为三,上段收杀,中、下二段平直;“凡用柱之制,若殿间,即径两材两契至三材;若厅堂柱,即径两材一契;余屋即一材一契至两材;若厅堂等屋内柱,皆随举势定其短长,以下檐柱为则;(若副阶廊舍下檐柱虽长,不越间广。) 3、柱的升起与侧脚 柱的升起与侧脚:随间数升起至角柱,若十三间殿堂,则角柱比平柱升高一尺二寸;当心间的两柱不升,自次间平柱每间递升2寸,累进向角渐次升起,令势缓和;如逐间大小不同,即随意加减;他皆仿此。(十一间升高一尺,九间升高八寸,七间升高六寸,五间升高四寸,三间升高二寸。)凡立柱并令柱首微收向内,柱脚微出向外,谓之侧脚;每屋正面(东西向)随柱之长,每一尺即侧脚一分(1%);若侧面(南北向)每长一尺即侧脚八厘(8‰);至角柱,其柱首相向,各依本法。 朱儒柱(蜀柱),造蜀柱之制,于平梁上,长随举势高下;殿阁径一材半;余屋量袱厚加减;两面各顺平袱,随举势斜安叉手。造叉手之制,若殿阁广一材一契;余屋广随材或加二分至三分,厚取广三分之一。 ⒋枋:于柱间联络的构件 枋:于柱间联络的构件。重要的有: 【阑额】于柱上端联络并承重的构件,常于其下用由额,两额间有由额垫板;断面高宽比为2:1;于角柱处不出头。用于柱脚称地袱。 【绰幕枋】位于柱枋角接处之下的短木,有缩小梁枋净跨的作用,即雀替。 【普拍枋】位于柱头、阑额之上承托斗栱的构件,断面为3:2。 ⒌铺作 ⑴.用于柱头、额枋、屋檐或构架间的组合木构件,通称斗栱;斗是斗形木垫块,栱是弓形短木;架在斗上向外出挑,栱端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其作用是承托袱与屋檐的荷载并传给柱,同时加大出檐深度; 宋《营造法式》中称一组斗栱为一朵;每朵斗栱最下边的大垫块称栌斗;向前后(内外)挑出的栱称华栱,每挑出一个华栱称一(单)抄;从袱或抟下平行于屋面向斜下方出挑的是下昂,“X抄X下昂”是度量铺作单位之一; ⑵.度量 ⑵.度量斗栱大小的单位之一:在宋《营造法式》的“总铺作次序”条中规定:“出一跳为之四铺作,出两跳为之五铺作,出三跳为之六铺作,出四跳为之七铺作,出五跳为之八铺作”;一朵最小的斗栱应挑出四层、一跳的四层是固定的层(常数项),即栌斗、栱、耍头、衬方头。 即每一朵斗栱的计数方法是:斗拱的计数单位是“铺作”,如一朵单抄(或单昂)斗栱有:一个栌斗,一个华拱(或昂),一个耍头,一个衬方头,计四铺作。每增加一个构件,即加一铺作,以此类推。双抄双下昂为六铺作,三抄双下昂为七铺作,等等。 6.举折 6.举折:是我国传统建筑确定屋面曲度的一种方法;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折屋之法:以举高尺丈,每尺折一寸,每架自上递减半为法。 举折具体做法 具体作法是:房屋前后撩檐枋中缝之间的水平距离为总进深(,在前后撩檐枋上皮连线的中点,举起1/3至1/4总进深,作为脊抟上皮的高度,称举高(R);依此定其它各抟的高度: ①.将脊抟上皮与撩檐枋上皮连一直线,自脊抟而下,第一抟缝折下R/10, 作为第一抟上

文档评论(0)

xuchangb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