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语和普通话在张家口地区的消长研究.docVIP

晋语和普通话在张家口地区的消长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晋语和普通话在张家口地区的消长研究.doc

晋语和普通话在张家口地区的消长研究   摘 要:作为十大方言区之一晋方言从官话中分出已有20年,张家口人学说普通话难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张家口人越来越认识到普及普通话的必要性。但是在汉语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的晋方言以及晋方言所承载的晋文化已经或正在消失,因此研究晋方言的起源与普通话的消长对了解晋文化、汉民族文化均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晋语 张家口 普通话 消长   一、晋方言区的形成   (一)晋语的含义   晋语是在本质上是一种混合型的语言,以西路口音和方言为主,并有北方游牧民族的语言文化沉淀的渗入。1986的《汉语方言地图集》首次把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李荣先生提出的中国第十大汉语方言“晋语”列入,从此晋语从“官话”中脱离出来。《中国语言地图集》指出:“晋语指山西省及其毗邻地区有入声的方言”。晋语的“晋”是指古代的晋国,晋语的范围和古代晋国的版图也大致相同。   (二)晋语的分布区   晋方言的分布区域大致为包括太行山以西,山西的中西部、北部、东南部,内蒙古黄河以东中西部地区以及陕西北部、河南北部、河北西部邻山西的地区,共176个县市,面积仅小于官话;使用晋方言的人口约4500万,仅次于官话,与闽方言相当;在晋方言区内,山西所占的县份、使用的人口最多,所以晋方言的主体也在山西。   晋方言又可进一步分为8个分支:并州方言,分布在山西中部,包括太原;吕梁方言,分布在山西西部与西北部;上党方言,分布在山西南部;五台方言,分布在山西北部与内蒙古中部;张家口-呼和浩特方言,分布在河北北部与内蒙古中部部分地区;邯郸-新乡方言,分布在山西东南部,河北南部与河南北部;志丹-延川方言,包括陕西北部4个市县。在这八个分枝的亲属关系也有差别。山西西南部晋方言具有晋语的大部分特点,但是由于没有入声,就被划入其他方言了,这本身就损坏了晋方言的完整性。   (三)晋方言的形成   晋语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西汉学者扬雄在《方言》中把西汉方言分为13类:1.秦晋;2.郑韩周;3.梁、西楚;4.齐鲁;5.赵、魏之西北;6.魏卫宋;7.陈、郑之东郊,楚之中部;8.东齐与徐;9.吴扬越;10.楚(荆楚);11.南楚;12.西秦;13.燕代。其中的“赵、魏之西北”可能就是现代晋语的直系祖语,赵国的疆域加上魏国西北部的西河郡与现代晋语使用区十分一致。   王临惠在《汾河流域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其流变》中指出:晋国方言(古晋语)源于晋西南的河东地区(晋国发祥地),后来经过北上占领狄人土地并经过“三家分晋”后,由于赵国远离晋国本土,久而久之赵方言从晋方言(河东晋语)里分化出来而独立形成“并州晋语”(现代晋语的远祖),而河东地区由于长期被长安直辖,导致“河东晋语”被迫与秦国方言融合为“秦晋方言”(现在晋西南运城、临汾仍讲类似于陕西关中话的方言)。   从汉代到隋唐,中国进入大分裂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古代文献很难找到有关古晋语的记载。在这段动荡的时期里,民族之间展开了频繁的战争,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原有的13种方言也大多消亡了,但是古晋语却在这场动荡中保留了下来。在颜师古的《刊谬正俗》有这样的记载:隋唐四大方言是吴楚方言、“山东”方言(燕方言)、“太原”方言(赵方言)、“关中”方言(秦陇蜀方言)。由此可见,晋语在这段特殊的时期里依然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   进入了宋代,在双语词典《番汉合时掌中珠》中记录了西夏语和西部晋语的互译,随着西夏文逐步破译,可以看出当时的晋语和太行山以东的燕、齐地区的语言有显著不同。这其中体现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而且这一特点目前仍存在于张家口各地方言中,这就是平声不分阴阳。同时,晋语在这个时期也渐渐走入独立化的道路,在宋、元时期也与官话沿不同路径发展。   明朝是张家口地区晋语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从明朝开始,张家口晋语基本开始了脱离母体晋语的过程,发展为晋语的一个重要次级分支。明朝的移民是形成张家口现代晋语的一个重要原因。明朝建国以后,从山西大量移民以实雁门关外,这应该是现今张家口地区人口的主要来源,明朝的山西移民使得坝下地区出现了晋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情形,这对坝下地区产生了明显的搅拌效应。   进入清朝以后,山西、张家口坝下地区的人口大批移民到口外。这也是现今坝上晋语和晋北晋中地区的晋语极其相似的原因所在。明清一直到近现代,张家口地区都是不折不扣的晋人为主体的移民地区,其中走西口、晋商的经营等活动,在中国历史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张家口的方言,也在山西各地移民的口音之间融合妥协,形成了今天的模样,籍贯也被移民们渐渐地淡忘了,这些外来的移民也渐渐成了地地道道的张家口人。   二、普通话在张家口地区的兴起和普及   在清末民初的时候,京张铁路的开通,带来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