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溪河小流域综合治理介绍
朱溪河小流域综合治理介绍
前 言
朱溪河小流域位于极强度水土流失区河田镇的中部,是我国南方典型的花岗岩极强度侵蚀区。历史上曾被称为“竹子垄”、“松林源”,是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一百多年前的战乱和宗派械斗等大肆砍伐林木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日愈严重,1940年《一年来河田土壤保肥试验工作》总结中曾描述朱溪河流域的状况“四周山岭一片红色,闪耀着可怕的血光……登高远望,这些绵亘的红山,仿佛又化作无数的猪脑髓,陈列在满案鲜血的肉砧上面。在那儿,不闻虫声,不见鼠迹,不投栖息的飞鸟;只有凄怆的静寂,永伴着被毁灭的山灵。”朱溪河流域从1940年福建省土壤保肥试验区开始研究探索治理途径,由于种种原因至八十年代仍光山依旧。1982年李来荣教授带领研究生到该流域考察时,站在荷树排山顶上感慨地说:“你们要去看沙漠!这里就是沙漠,稀稀拉拉,长着几根马尾松像癞痢头一样。”
80年长汀县水保站复办伊始在该流域的八十里河荷树排建立了109亩综合治理示范基地,1983年原省委书记项南视察了该片基地,欣慰地说“从这里看到了河田水土流失治理的希望。”并现场总结了“水土保持三字经”。组织了八大家协作攻关,80年代的初步治理为该流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开展综合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5年该流域被选为省重点治理小流域,1999年被入选为全国千条示范小流域,2000年通过“十百千”示范小流域的达标验收。我们在总结五十多年来治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该流域进行了全面的规划,耕作措施、植物措施、工作措施科学配置,山、水、田、林、路、草综合治理,确定了“以治理保开发,以开发促治理,变水土流失区为生态经济开发区”的战略思想。实行“近山矮径林果、高山远坡树成荫,多方筹资促开发,改燃节能严封山”的适合当地发展的治理模式,经多年的治理取得了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同步发展,昔日“三天无雨闹旱荒,一场大雨浪荡光;年收不足半年粮,蕃茹渣子淘粥汤”的水土流失悲惨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基期概况
朱溪河小流域属汀江一级支流,河道长13.93公里,辖朱溪、明光、松林、游坊、寒坊、晨光、下街7个行政村和县千亩茶果场、县林业苗圃、县水保站三个单位。1993年末有1933户、10450人。土地总面积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8.5 hm2,山地面积2526.7hm2。植被覆盖度10-30%,社会总产值1048.8万元,人均口粮281kg,人均纯收入669元。据调查基本水土流失面积2350hm2(不含微度流失面积175.5 hm2),占流域总面积的65%,占山地总面积的93.05%,其中强度以上流失面积1850 hm2,占流失面积的78.6%;中度流失面积238.63 hm2,占流失面积的11.18%,域内崩切沟密布,有较大崩切沟218条,平均每平方公里13.6条。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3217吨/平方公里.年,年土壤流失量达31.06万吨。
2、综合治理措施
针对该流域水土流失历史长、面积大、程度重的状况,以及反复治理成效甚微的教训,充分利用水、热、光及土层深厚的资源优势,抓住土壤瘠薄、能源奇缺的关键矛盾,首先在切实解决好群众燃料实行煤补和加大猪-沼-果生态模式建设力度的基础上,实行超常规的严格封育措施:划分封育区域,建立封山牌外,还确定专人管护及责任领导,并且订立“乡规民约”和“村规民约”,实行全面封禁,杜绝人为破坏山林植被。在造林种果上落实责任制,突出工程整地及施肥改土措施,以工程保水土,施肥促植物生长,做到土不下山,当年治理,当年绿化。
2.1 治理面积:营造乔灌混交水保林374.2 hm2,种经济林果255.7 hm2,果茶园改造98 hm2,老头松抚育施肥68 hm2,封山育林育草1144 hm2,累计治理面积1939.9 hm2 治理程度达82.5%。
2.2 工程措施:新建拦河坝2座,拦沙坝2座,标准化渠道5.9公里,园间道路15.35公里,截水沟7.32公里;配合植物措施修水平梯田187.5公顷,水平沟6.4公顷,鱼鳞坑276.1 hm2计66万个,蓄水池112个。
2.3 沟壑治理:建土谷坊79座,削坡开级治理大崩沟5条。
2.4 配套工程改燃烧煤2371户,建沼气池130个。
3、治理成果分析
3.1 治理程度:累计治理面积1939.9 hm2,占水土流失面积2350 hm2的82.5%。
3.2 林草保存率高,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通过综合治理林草保存面积2115.4 hm2,占宜林草面积的83.7%,每公顷松幼林树在2250株以上,芒萁等杂草得到繁衍,植被覆盖度由原来的32%,封育治理区提高到82%,强度治理防护林区采用胡枝子混交已形成乔灌草三层植被,覆盖度提高到90%,经济林果95年定植冠幅已达2m,林间套种科杂一号、印尼绿豆、花生等,田梗壁种上百喜草,覆盖度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