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振动与冲击的隔离
机械振动与冲击的隔离
机械振动是4件受到交变力的作用,在某一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而冲击则是一个能
量(动能)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传递绘某一系统,并且传递过后,系统的运动(振动)会自然
衰减,由于这个过程极短,所以能量传递的过程中会产生根大的冲击力,造成产品的破坏。
这是对电子产品产生破坏的两种主要因素,必须研究防护方法。而在这两种因柬中,振动
造成的破坏占80A6,而冲击占20%,这主要是因为振动力虽小,但反复进行,引起材料的
疲劳破坏之故。本节将以振动为主要对象进行讨论。亿宾微电子
4.1 推动和冲去叶电子产品产生的危害
1.危害
振动和冲击可能使电子产品受到的危害有很多种,此处列出主要的几种:
①没有时加紧固零件的插装元器件会从插座中跳出来,碰到其他元器件造成损坏;
⑧振动引起弹性零件变形,使具有触点的元件(电位器、波段开关、插头插座)可能产
生接触不良或完全开路,
③指示灯忽暗忽亮,仪表指针的不断抖动,使观察员读数不推,视力疲劳;
④零件固有频率与激振频率相同时,会产生共振现象,例如可变电容器片子共振时,
使电容量发生周期性变化,振动使调谐电感的铁粉芯移动,引起电感量变化,造成回路失
谐,工作状态破坏;
⑤导线变形移位,引起分布参数的变化,造成电容、电感的招台干扰;
⑥锡焊或熔焊处断开;
⑦材料变形,脆性材料破裂;
⑧密封和防潮措施破坏;
⑨螺钉、螺母松开。
2.破坏形式
破坏形式分为两种。
①强度破坏。产品在某一激振频率作用下产生共振,其振幅越来越大,最后因振动
加速度超过产品的极限加速度而破坏,或者由于冲击所产生的冲击力超过了产品的强度
极限而使产品破坏。
②疲劳破坏。振动加速度或冲击引起的应力虽远远低于材科在静载荷下的强度极
限,但由于长期振动冲击使产品疲劳破坏。
产品破坏的原因,除了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和装配质量等不合格以外,主要是在设计
整机或串部件时,没有考虑防振和缓冲的措施,或者因振动、隔离系统设计不正确所造
成的。
3.防护措施
为了减小振动和冲击的影响,保证电子产品在振动和冲击的情况下仍能可取地工作,
常采用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
(1)提高电子产品各元器件及结构件本身的抗振动、冲击的能力
采用各种方法使元器件及结构件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如图5—48所示。图5—48(a)
是改变元器件的安装方式;图5—48(b)将元器件紧贴印制板,井用环氧树脂贴牢;图
5—48(c)是将元器件用固定夹固定;图5—48(d)是用穿心螺钉或固定支架来固定大功率穿
心电阻;因5—48(e)是用压板螺钉或特制支架来固定插入式元器件或变压器。
(2)采取隔离措施
网振措施分两种:一种是主动隔振;另一种是被动隔振。
①主动隔振。见图5—4g(a),振源产生周期变化的力,力幅为tJ,在振源与文承之间
加一弹簧(减振器),则振源的力zJ被弹簧吸收,支承上的力很小,因此文承基本不振动,
则安装在支承上所有电子产品都受到了保护。单片机
②被动隔振*见图5—49(b),支承有周期性的振动.振幅为A,在支承与电子产品间安一
个弹簧(减振器),则支承的振动被弹簧吸收,故支承的振动基本上不传到电子产品上去,这样
也保护了电子产品。例如,汽车在不平坦的路上行驶时,路面的波动造成汽车本身的振动,为
了减小汽车振动对电子产品的影响,在电子产品与汽车车架间安装减振器即是被动隔振。
wxq$#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