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太阳能冷管研究进展.
太阳能冷管的研究进展
姓名:王彦禹
专业:制冷与低温工程
指导老师:赵惠忠
太阳能冷管的研究进展
前言 自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能源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逐步将目光由常规能源转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领域,意识到常规能源利用过程中对地球生态的破坏,加之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因此作为一种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一太阳能,利用与开发重要意义不容置疑。在利用太阳能方面,有很多已经普遍推广的技术,像现在熟知的太阳能热水器技术、光伏电池技术等等。在制冷领域太阳能的利用也备受关注,其中研究的一个重点及方向就是太阳能冷管吸附式制冷。
太阳能冷管的提出
目前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很少见到应用太阳能吸附制冷技术的产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①吸附器密封性要求高,而现在吸附床一般为一个或几个平方米,难于长期维持较高的真空度;②吸附床在阳光下高效集热和离开太阳后散热是一个难于解决的矛盾;③固体吸附剂是多孔介质,导热性能差而影响了吸附床的传热传质过程;④有的吸附工质对材料容易与垒属起化学反应而使系统性能逐渐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刘震炎教授等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研制成功了“太阳能冷管”,以玻璃管代替金属材料,在一根管子内完成了热泵与制冷循环,解决了系统真空密封性的问题,并对吸附床的传热传质问题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上海交通大学卢允庄、马晓东、赵惠忠等人陆续研制出了:双端式太阳能冷管(A型)、单端式太阳能冷管(B型)、弯管式太阳能冷管(C型)、抗冻型冷管(F型)。
2.太阳能冷管的结构原理
太阳能冷管应用固体吸附原理和真空集热技术,在太阳辐照下在一根管内完成制冷循环的制冷单元。冷管内的吸附工质对采用完全无污染的沸石分子筛水,实现了一根管内冷、热分流向外输出,无污染、无噪音、无运动部件。
如图1,2所示,太阳能冷管将冷凝器、吸附/集热器和蒸发器三部分制成一体,吸附/集热器为多层结构,采用双层同轴高硼硅玻璃管。吸附/集热器内装填整体成形的带孔道的吸附剂床,其外壁为带选择性涂层的双层真空管,套管之间为真空隔热夹层,可以高效吸收太阳能并大大降低热损。在吸附床中部埋有热量导出管,整体结构的设计可实现吸附!集热器在阳光下高效集热与离开阳光后有效散热,利用昼夜温度变换周期来实现间歇式制冷。冷凝器位于吸附/集热器上部,在白天脱附阶段:太阳能冷管受太阳辐射加热后温度上升,制冷剂以蒸汽状态从吸附床脱附出来,在冷凝器中冷凝后流入蒸发器,冷凝器外壁可与外界直接进行热交换以利用它的冷凝热,其热量由上端输出。蒸发器位于冷管的下部,晚间中芯管内通入水后吸附床温度降低,开始吸附蒸发器的制冷剂,制冷剂的蒸发使其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目的,冷量从太阳能冷管的下端输出,一个完整的循环周期为24h。
3.太阳能冷管的研究进展
3.1 双端型太阳能冷管(A型)
A型取端式太阳能冷管是一端输出冷量、另一端输出热量的结构,原理如图3所示,图4为该冷管的实物照片。该冷管采用吸附集热器、冷凝器、热量导出管和蒸发器制成为一体,吸附床装填整体成形的带孔道的复合吸附剂。在吸附剂中部埋有热量导出管。白天时中心管内为空气,减少热量的损失,在晚唧吸附时,中心管充满冷却水,可以使得吸附床可迅速降温,实现吸附床在阳光下高效集热与离开阳光后有效散热。该冷管采用外管上端为冷凝器结构,蒸发器在冷管的底部区域,冷管的外管与内管所围成的空间形成真空。由于冷凝器为外管冷凝的单层玻璃管、其外壁可与外界直接进行热变换而使制冷剂蒸汽充分得冷凝并充分利用制冷剂的凝结热,冷凝热和吸附热从太阳能冷管的上端输出。蒸发器位于吸附/集热器下部,在吸附制冷中蒸发器通过制冷剂的蒸发而使环境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目的,此时冷量从太阳能冷管的下端输出。
图4 A型双端式冷管示意图
图5 A型双端式冷管实物图
3.2 单端式太阳能冷管(B型)
B型单端式太阳能冷管的冷凝器与蒸发器均在冷管的顶部,冷凝器在蒸发器的上方,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图7为该冷管的实物照片.该冷管吸附床采用的是整体成形的带孔道的复合吸附剂,与A型管相同的是在吸附床中部也埋有热量导出管,白天时,中心管内为空气,减少热量的损失,在晚间吸附时,中心管充满冷却水,可以使得吸附床可迅速降温,实现吸附床在阳光下商教集热与离开阳光后有效散热。该冷管的冷凝器白天输出吸附剂的冷凝热量,夜间通过中心管输出吸附床的吸附热。相比于A型管,B型单端式太阳能岭管吸附床采用的是直接真空管集热,增加了太阳能辐射的吸收率,提高了单位面积下的吸附面积比率。
图6 B型单端式太阳能冷管示意图
图7 B型单端式太阳能冷管实物图
3.3 弯管式太阳能冷管(C型)
C型单端式太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