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重建人与森林的文化关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梁衡重建人与森林的文化关系

梁衡:重建人与森林的文化关系 梁 衡 我们已经知道了森林的重要,专门建立了有关森林的各种学科,如分类、培育、养护、采伐、加工等等。但迄今为止有关森林的学科都还停留在生产和生态层面,实际上还有一个更高的第三层面----“人文层面”亟待开发。 树木是与文字、文物并行的人类的第三部史书 人类从森林中走来,森林是人类的家。但是,自从人类走出森林,进化为有改造自然能力的人,就开始了对森林的利用、掠夺和破坏。人们以各种理由攫取森林资源,如建筑、家具、烧火、垦荒、战争等等。而当这个“家”被破坏得满目疮痍,不能再遮蔽风雨时,才大吃一惊,又回过头保护树木,重建生态平衡。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就像无知的孩子,森林像一个慈祥的母亲,一直注视着他的进步,记录着他的举动。 其实,人类除为了生存而进行物质生产外,还进行着政治、文化方面的活动。森林、树木也在默默地注视并记录着这一切。因为地球上比人年长的、有记忆的生物只有树木。又因为人与树木恩恩怨怨,难扯能分,相依为命,这种记录就更同步、准确、生动。它不是机械的C⒕测定,不是发黄的史书,森林本身就是一个活的生命,与人类相依为命的生命。在人类之前,它就存在;如它消失,人类也必将不存。树木是与文字、文物并行的人类的第三部史书。 台儿庄战役留有弹孔的古槐 描述春秋战国史的山东莒县古银杏 塞外奇观河西走廊左公柳 福建三明的“格氏栲”树林 有必要建立一门新学科“人文森林学” 我们已经知道了森林的重要,专门建立了有关森林的各种学科,如分类、培育、养护、采伐、加工等等。但迄今为止都还停留在生产和生态层面,还有一个更高的第三层面----“人文层面”亟待开发。因此,有必要建立一门新学科----“人文森林学”,专门研究树木与人的文化关系,即研究人怎样影响树木,树木怎样记录并影响着人的文化活动。这是一门交叉学科,可以以林学或生态学为主体,具体怎样归属,放在哪一级还待研究。 这门学科理论与实践并重,应包括以下内容: 1.研究森林、树木对人的行为活动的记录。首先,对那些记录、保存了重大人文活动的树木进行保护,编写《人文古树传记》,并分级授予“中华人文古树”之名,挂牌保护。过去我们多用古树年轮来分析气候、生态变化,现在我们要到古树年轮里去找历史事件和人物。比如,见证了朝代更替、名人来去的陕西黄帝陵柏;见证了台儿庄战役,至今还留有弹孔的古槐;见证了春秋战国史的山东莒县古银杏;见证了清代收复新疆的河西走廊左公柳;见证了八年抗战的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前的红心杨等等。福建三明有一片1.8万亩的“格氏栲”树林(全球仅存两片,另一片在巴西,只有600亩)。格氏栲树种因100多年前英国传教士格瑞米在中国发现而得名,这片林子因林学家郑万钧先生建议得以保护,躲过了大跃进、文革之难。就是说我们从这片林子里能读出传教士文化、大跃进和文革文化及生态建设文化。为什么我们特别重视树木对人文活动的记录,原因只一个,因为它是唯一活着的可以与人对话的生命。地球上再也找不出第二种这样的生命。就是对那些已死掉的大树,也应选取一些制成“年轮图”标本,像保存化石一样精心保存。 2.研究森林对人的行为活动的影响。如森林民族、狩猎文化、游击战争、森林艺术等等。如鄂伦春族是狩猎民族,没有森林也就没有鄂伦春。如澳大利亚多桉树,有油,易失火。用过火木雕刻倒成了一门艺术,我在当地就专门看过一个这样的展览。 3.研究人的行为活动对树木、森林的影响,以便对以后人的生产、生活、文化行为作出合理规范。比如战争、开矿、垦荒、城建、校园、村落、宗教、丧葬对树木、森林的影响。当年我当记者时,曾在晋西北见到一片日本侵华期间抢伐后枯死的森林,令人触目惊心。那齐腰高的树桩显示出侵略者急偷狂抢,掠夺资源的强盗心理。现在高速公路建设、城市扩建、社区改造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树木破坏。而河南的关羽林、成都武侯祠、贵州安顺的古榕树林,江西乐安乌江两岸的十里古樟,还有一些大寺庙(如河南的比干庙、岳飞庙)所依存和繁衍的森林则郁郁葱葱,显示出道德崇拜和信仰的力量。 4.研究并实施“国家人文森林”工程。这项工程包括4项内容: (1)在全国评选“中华人文古树”一百棵,并由林业、文化、旅游、文明委四家联合挂牌。 (2)现在我们已有生态保护意义上的“国家森林公园”,还应该有文化保护意义上的“国家人文森林公园”。对那些曾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的林区、林地可辟为“国家人文森林公园”进行挂牌保护。如可建设曾养育了东北抗日联军的“抗联国家人文森林公园”,曾是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井冈山国家人文森林公园”,孔子故里的“曲阜孔子国家人文森林公园”等等。 (3)将一部分有条件的“遗址公园”改造成“国家人文遗址森林公园”。森林是大地的服装,穿衣一是为了遮风挡雨,二是为了文

文档评论(0)

xingkongw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