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5年初中学业考试
语文学科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区县、学校、姓名、考试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相应位置,并核对监考教师粘贴的考号条形码是否与本人信息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4.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4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拖累(lèi) 忧戚(qī) 一抔黄土(póu) 越俎代庖(zǔ)
B. 癖好(pǐ) 倔强(jué) 侃侃而谈(kn) 强聒不舍(ɡuō)
C.泥淖(no) 肱骨(ɡōnɡ) 鲜为人知(xin) 相形见绌(chù)
D. 字帖(tiè) 慰藉(jiè) 熠熠生辉(yì) 翘足而待(qio)
2. 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 )
A. 剽悍 崛起 卷帙浩繁 心无旁骛 B. 天籁 诀别 因地制宜 瓜熟蒂落
C. 妥协 膜拜 粗制滥造 苍海桑田 D. 云霄 健步 具体而微 源远流长
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中国学生留学出现明显低龄化的趋势,在这种需求的刺激下,一些以精细化培训为特色的中小培训机构也纷纷开展相关业务。
B. 水利专家表示,如果人们再不建立节水意识及不合理配置水资源的话,到本世纪中叶,“水危机”在浙江上演不是危言耸听。
C. 根据《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国家要求车主对达到一定行驶里程的机动车作报废处理,其中小型非营运载客汽车的行驶里程上限最高为60万公里。
D. 目前,美素奶粉造假事件曝光后,宝宝们的口粮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妈妈为宝宝们挑选奶粉成了难上加难的事情。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B. 面对这个问题,他很快陷入了沉思,因为他真的不知道有关部门会不会及时处理,会不会还像以前那样互相推诿?
C. 《春蕾杯》是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办,由首都师范大学《作文导报》承办的一个面向全国中小及各职高、中专学生的作文赛事。
D. 我特别喜欢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因为它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入则无法家拂士”中加点词不同的是( )
A.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
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捕蛇者说》)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指各地的歌谣。
B.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我们学过他的《我的叔叔于勒》和《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C.柳宗元,唐代作家,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他的《小石潭记》、《捕蛇者说》、《童区寄传》。
D.鲁迅:现代作家、思想家,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故乡》、《藤野先生》、《孔乙己》选自小说集《呐喊》。
7.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
②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
③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
④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物。
⑤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音,这部分称为符。
⑥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为“形符”。
⑦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可造出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