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级《纲要》第三讲供参习
第三讲 中国革命的结论:走俄国人的路
一、改良山穷水尽,革命柳暗花明
对中国人来说,西方殖民者既是导师又是强盗: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魏源)
中国对西方“长技”的认识大致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1、器物(坚船利炮)——洋务运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2、制度(立宪、共和)—— 戊戌维新(甲午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辛亥革命(八国联军入侵、立宪运动失败)
3、文化(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北洋军阀混战)
1851~1864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梁启超:“故金田之役,实满汉权力消长之最初关头也。及曾、胡诸公,起于湘鄂,为平江南之中坚,……”
“概括起来,清政府地方势力在此期中的变化,不外两点:一,督抚取得军事上的实权,其势渐重。二,军队由‘单元体’化为‘多元体’,中央失去了把握之权。这两点是清廷颠覆的诱因,也是民国时代军阀割据的诱因。”——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掀起的洋务运动
李鸿章(1823-1901)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办海军等,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外强中干,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成一净室。小小风雨打几个窟窿,随时补箿。一定要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箿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日本1867年开始的明治维新是“废封建”,“版籍奉还”、“废藩置县”,结束了幕府统治,并以欧美列强建立的统一民族国家为样板,也参考了古代中国郡县制建立的经验,政令军令归一,形成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落后国家要实现强国之梦须有近代化的经济、军备动员甚至国民教育体系,关键要有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能切实调动全国资源和力量的强有力中央政府,建立“举国体制”:德国、日本以及前苏联都是如此。
“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其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源,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不务扩养国民实力……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 “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李之受病,在不学无术。故曰:为时势所造英雄,非造时势英雄。”“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1873~1929):《李鸿章传》)
1898年的戊戌变法
“一句话,打破了他们的饭碗。人人都知道废八股,提倡实学,但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 (蒋廷黼:《中国近代史》)
变法措施与主流意识形态(“祖宗之法不可变”只是幌子)背道而驰,实同几乎整个官场的既得利益相冲突。维新派相信“变法本原,非自京师始,非自王公大臣始不可”。 秀才造反,自以为“一笔能敌百万师”,却根本没有使变法内容成为现实的力量。结果:慈禧一挥手,光绪被囚,康梁出走,六君子喋血菜市口。
“新政”和立宪运动(1901~1911年)
“新政”可以说是捡起了19世纪末的改良事业,标志着中国传统制度与传统思想命运的终结,也标志着 20 世纪中国社会大变革的开端。“新政”内容(略,详见教材)
“从甲午到辛亥的17年,中国内部已组成三大派的政治势力:一 革命派;二 袁世凯实力派;三 君宪派。这三派政治势力随着满清中央政权的日益削弱而渐趋强大,并且通过反满革命、东南互保、君宪请愿显示了各自的政治力量。”(李剑农)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这次又是“立宪”的日本战胜了“专制”的俄国,使中国人受到震动。因而,要求改革,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目标再次被提了出来。
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立宪派是19世纪末维新派的继续和发展,分为国内、海外两派。国内立宪派,不是封疆大吏【如张之洞、袁世凯、刘坤一等】,就是各省经济上有实力、政治上有一定地位,与官场联系密切的人物【如张謇、郑孝胥、汤寿潜等】。海外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
迫于内外压力,清政府于1906年决定“预备仿行宪政”,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同时下令改革官制,中央设资政院、各省设咨议局。一个学习日本的君主立宪运动日益高涨起来。
立宪派为了实现君主立宪,“消弭革命”,仅在1910年1月、6月、10月,就发动了三次和平请愿,要求速开国会成立责任内阁,有的断指血书,有的要到北京“自焚”,……牵动了数10万人,光是参与签名的就达20万人,显示了拥护立宪、和平改良的社会基础。
立宪派设计的方案是:议会由上下两院组成,议员分钦定和民选两种。钦定议员包括王公世爵、宗室觉罗、硕学通儒和纳税多者;民选议员有财产、年龄、学历等严格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