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论课程阅读书目及教学大纲.docxVIP

马克思主义文论课程阅读书目及教学大纲.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文论课程阅读书目及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文论课程阅读书目及教学大纲?(2008-08-30 10:12:40)文化?分类:咬文嚼字马克思主义文论阅读书目1、《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1-4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2、《列宁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3、《毛泽东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四版。4、《邓小平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5、(美)梅·所罗门:《马克思主义与艺术》,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6、(英)柏拉威尔:《马克思和世界文学》,三联书店,1980年版。7、(英)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保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8、(英)伊格尔顿《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马海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9、《马列文论研究》(1-13册),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2002。10、《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1-12册),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1989年版。11、《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8辑)广西师大出版社,1998-2005;《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9-11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2008;12、余虹、马元龙主编《主义与学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双年论文选(2005-2006年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13、陆贵山、周忠厚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4、童庆炳、程正民、李春青、王一川:《马克思与现代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5、周忠厚、邹贤敏、印锡华、冯宪光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发展史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6、董学文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7、张玉能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8、冯宪光:《“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重庆出版社,1997年版。19、冯宪光:《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20、冯宪光:《在革命与艺术之间——二十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文艺理论研究》,巴蜀书社,2008年版。21、马驰:《“新马克思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2、李衍柱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23、李益荪:《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新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4、张伟:《走向现实的美学——〈巴黎手稿〉美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5、景中强《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26、潘天强主编:《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7、何志钧等:《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从经典到当代》,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版。28、阎国忠、杨道圣《作为科学与意识形态的美学——中西马克思主义美学比较》,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7年版。29、(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30、(德)瓦尔特·本雅明:《本雅明文选》,陈永国、马海良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31、(美)弗里德里克·詹姆逊:《快感:文化与政治》,王逢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32、(美)弗里德里克·詹姆逊:《文化转向》,胡亚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33、(美)弗里德里克·詹姆逊:《语言的牢笼——马克思主义与形式》,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34、(英)弗朗西斯·马尔赫恩编:《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5、卢卡契:《审美特性》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36、卢卡契:《审美特性》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37、陈永国:《文化的政治阐释学——后现代语境中的詹姆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38、马海良:《文化政治美学——伊格尔顿批评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39、林慧:《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40、柴焰:《伊格尔顿文艺思想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1、温恕:《精神生产与艺术生产——二十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研究》,巴蜀书社,2008年版。42、邱晓林:《从立场到方法——二十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文艺理论研究》,巴蜀书社,2006年版。43、孙晶:《文化霸权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44、吴治平:《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理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45、(英)莱姆克:《马克思与福柯》,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46、(美)汉娜·阿伦特:《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47、

文档评论(0)

cunzhu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