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区营造实习-佛光大学文化资产与创意学系
課程大綱—系(所)課程用
佛光大學 課程大綱 Course Outline
課程名稱
Course Name in Chinese 課號
Course Code CA245 課程名稱
Course Name in English Community Development Practicum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rSemester 二年級/下學期 開課單位
Course Offering
Department 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 學制別
Degree 學士班Undergraduate Program
碩士班Masters Program
博士班PhD Program 學 分 數
Credit 每週授課時數
Weekly Hour of Instruction 3
修別
Type 必修Required
選修Elective 學程別
Program 院基礎Foundation 跨領域Interdisciplinary 系核心Core 學系專業選修Specialized Elective rerequisites 社區營造概論 課程描述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係為銜接社區營造概論課程,以養成稱職的社區營造員為目的。
(1)透過深入社區蹲點,與居民共同生活168小時,俾能實地參與該社區推動社區營造的具體過程,以深入了解社區如何運用文化資產以進行社區營造的理論與實務運作。
(2)選定實習社區,讓學生編組參與社區組織的日常運作,包括:社區會議、社區動員、以及社區活動之籌備與推動等過程。藉此,使學生得以學習擔任社區幹部的工作,進而累積社區營造的實務經驗。 課程目標
Course Objectives 1 培養以人為本,觀照社會發展之人才 2 培養具有文化視野,掌握文化義理之人才 3 培養全觀型文化資產與創意之人才 4 培養具有活化利用文化資產知能之人才 課程綱要
Course Outline 本實習課程的實施地點,計規劃原住民、與漢人社區兩大類,將依據社區主客觀條件的配合情形、與選修同學的個人意願,進行分組實習。原則上以二至四人為一組分別進駐該組選定的社區;或是全體學生進駐同一社區。社區分類如下:
(一)原住民社區:台東縣延平鄉布農部落、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台東縣東河鄉都蘭部落、
宜蘭縣東澳鄉東岳社區。
(二)漢人社區:南投縣埔里鎮桃米社區、花蓮縣壽豐鄉豐田社區、嘉義縣水上鄉大崙社區、
台北縣新店花園新城社區、宜蘭縣羅東鎮大二結社區、宜蘭縣蘇澳鎮港邊社區。
※實習社區說明
(1) 台東縣延平鄉「布農部落」,係由布農文教基金會所經營的休閒農場。該基金會創立於民國八十四年,是第一個由原住民成立的基金會。成立以來,以經營布農部落的型式,實驗原住民生活風貌、文化傳承、以及休閒產業的可能性。希能藉以傳承原住民文化,重建原住民的自信心,並提供其他族群體認原住民文化的機會。布農部落目前規劃有部落民宿、部落劇場、有機蔬菜區、生態公園;並成立了農特產中心、編織工作坊、布農書坊、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中心(內本鹿布農文化生活館)等部門。此外,布農部落持續舉辦藝術展、河川保育營、青少年狩獵營、海內外巡迴演出、戲劇營、兒童編織營、原住民藝術創作研討會等營隊;同時關注於青年養成、幼兒教育、老人福利等社區福利工作。其目的是期望藉由有機農業、文化研究、藝術創作、環境保育、生態復育、以及工藝傳承等面向的發展,走向原住民社區展自主發展、開創部落社區的生機模式,為原住民部落的未來尋找出路。(51/html/modules/news/)
(2) 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係由「新竹縣尖石鄉泰雅爾司馬庫斯部落發展協會」負責推動社區營造相關工作。該部落社區希望基於泰雅爾文化及司馬庫斯特有之生態環境,依據部落自治意願,結合關心生態保育與原住民族發展之外在社會力量,據以保育與經營當地環境資源,進而發展部落社區之教育文化、交通水利、衛生醫療、經濟土地、以及社會福利等事業,促進部落社區於在地化基礎上的永續發展。目前部落以發展生態旅遊的觀光產業為主要的經濟活動,成立勞動合作社,經營民宿與風味餐廳,並開發生態旅遊的導覽事務。更重要的是,司馬庫斯是一個經濟共同體,部落居民各自在社區的分工組織中,負責特定的功能。整個部落居民共同參與司馬庫斯觀光事業的推動,乃是司馬庫斯社區營造的特點與成功的關鍵。(.tw/smangus/organization.htm)
(3) 台東縣東河鄉都蘭部落是一個以保存阿美族年齡組織、發揚傳統豐年祭文化而知名的社區。在「都蘭社區發展協會」與「旅居北縣都蘭村原住民同鄉會」的通力合作下,都蘭部落在傳承文化、捍衛傳統領地免於外來資本入侵、與謀求部落社區整體發展的工作上,致力於社區營造的
文档评论(0)